評論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文學閱讀>評論

看《文學界》2012年第10期

來源:李德南   時間 : 2014-08-28

 

分享到:

  2012年第9期《文學界》是一場詩和散文的盛會。“專輯版”集中推出了沈葦和梁曉明兩位當代著名詩人的專輯,幾乎每篇文章都值得細讀,是這半年以來水準最高的專輯之一。沈葦?shù)脑娮鳌恶傁蚩{斯》以輕靈的筆墨記錄途中見聞,并巧妙地融入自己對天地、自然、人生的省思。除了詩作,他的散文《江南六鎮(zhèn)》也值得重視。寫江南水鄉(xiāng)的文章多矣,沈葦卻敏銳地發(fā)現(xiàn)并抓住了六鎮(zhèn)的特點。比如寫南潯,他從藏書和革命的角度入手,借此寫出南潯的富裕與文化性格;寫烏鎮(zhèn),則從交通不便、地理位置相對偏僻入手,寫烏鎮(zhèn)的幸與不幸;寫西塘,則重點呈現(xiàn)它的平民氣質,將它比喻為江南小鎮(zhèn)中的隱士,隱士中的隱士;寫周莊,則以沈萬三的人生經歷作為主線,寫沈萬三對周莊的籠罩性影響,還有它在今天所遇到的過度商業(yè)化的境遇;寫甪直,則以給陸龜蒙寫信的形式,直接講述自己對甪直的感受與認識。如此一路寫來,江南六鎮(zhèn),就有了各自的風貌與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梁曉明的《種菜》也是一首分量頗重的詩作。里面有大量的“對話場景”——既是我與老菜農的對話,又是兩種或數(shù)種人生觀念、價值觀念的對話,歷史與當下的對話。這首詩,既是一種感情的抒發(fā),也是對自我、對時代的反思。它的語調是緩和的,但并不能掩飾詞語背后的鋒芒。它以柔軟的筆觸,抵達堅硬的現(xiàn)實,較好地實現(xiàn)了詩與思的融合。

  在“專輯版”之外,“原創(chuàng)版”還刊登了峻青、盤妙彬、馬拉的詩作。馬拉的《在異鄉(xiāng)》一詩,可與沈葦?shù)摹懂愢l(xiāng)人》對照著閱讀?!懂愢l(xiāng)人》在落筆之初,即點出異鄉(xiāng)人具有“他鄉(xiāng)的隱形人”和“故鄉(xiāng)的陌生人”這雙重身份,然后在后面的章節(jié)逐一鋪陳,形成遞進,展現(xiàn)“你已被兩個地方拋棄了/卻自以為擁有兩個世界”的雙重困境。相比之下,《在異鄉(xiāng)》的形式要單純一些,取的是直接抒發(fā)個人感情的方式?!对诋愢l(xiāng)》多次采用了“在異鄉(xiāng)”、“在大風吹過的早晨”、“在嶺南”等類似的句式,這種處理方式,增強了抒情的氣息,又很好地表現(xiàn)詩人“在異鄉(xiāng)”的疏離感,讓詩作在樸素的形式獲得多重張力。馬拉的《致友人》、《你如天使降臨——寫給女兒的生日》、《我聽到雨水落入池塘》等詩作也寫得頗有特色。從現(xiàn)代以來,詩歌的寫作,往往非常強調技巧與知識,越寫越晦澀,門檻也越來越高,馬拉的詩作不在此列。它不把技術強調到本體論的高度,更重視的是感情的抒發(fā)和思想的提煉。上述幾首詩作,都帶有自我陳述的性質,有較重的哲思意味。

  本期“原創(chuàng)版”的頭條是陳武的中篇小說《火葬場的五月》?;鹪釄鲞@一場所,通常會讓人覺得恐怖,詭異,但陳武在寫作時,有意融入一些抒情的、浪漫的成分。小說將故事時間設置在五月花開之時,又從側面書寫周家樹和小萍這兩個年輕人之間那種微妙的感情,這就使得小說在陰郁之外,多了一重亮色。小說中寫到的老楊、老胡、老余、王寡婦等人,形象也較為立體,對人性的剖析鞭辟入里。如果說小說里有什么是真正令人覺得恐懼、害怕的話,那就是人性里的邪惡、冷漠與自私。

  從整體而言,這一期小說的風格偏于幽默、諷刺,張魯鐳的《黑毛豬》、張運濤的《小慧告狀》、葦子的《老改的秘密》、楊牧原的《明天的饅頭》等作品都屬這種類型?!逗诿i》以“我”托人養(yǎng)一黑毛豬、用來巴結喬處長獲得升遷機會為主線,切口小,卻從中引出諸多問題,比如當下的食品安全、官場的潛規(guī)則、市場經濟年代人心的貪婪與實利化,等等,可以見出作者不凡的筆力。雖然敘事者是以一種輕松的、充滿幽默的語調來講述整個故事,但讀者并不覺得輕松。它達到了契訶夫式的“含淚的微笑”這一效果,是一篇成熟的、成功的小說。

  《小慧告狀》以妓女小慧告人強奸為故事的線索,雖然有意往深處開掘,涉及金錢對家庭倫理的瓦解、個體的精神啟蒙與主體性等重要論題,但整個話語方式還是顯得輕佻了一些。諷刺與幽默,一旦溢出了邊界,成為刻意強調的元素,就有可能變?yōu)橛突?;而作者所選取的題材本身,可能也不適合過度地運用這種筆法——能寫得好玩、好笑,但境界方面始終是一大限制。這也是為什么劉震云的新書《我不是潘金蓮》不如《一句頂一萬句》的原因。

  相比之下,《老改的秘密》對幽默與諷刺的運用,要更為成功。葦子對世俗人情的理解是透徹的,他對幽默與諷刺的運用,顯得非常自然,也沒有壓過主題。尤其是老改這一人物形象,并沒有因為幽默與諷刺手法的運用而平面化,他的感情真實而不失莊重,更不失人格魅力。

  范曉波的《像幸子有什么了不起》和楊牧原的《明天的饅頭》,都可稱之為成長小說。這兩位作者,都注重尋找自己的敘事格調,在敘事上也都訓練有素,能把故事講得有聲有色。盡管他們都以寫年輕人的成長作為起點,抵達的卻是不一樣的終點:《像幸子有什么了不起》成就的是一種憂郁的、憔悴的美學,《明天的饅頭》則賡續(xù)了王小波、朱文等人的“敘事傳統(tǒng)”,走向黑色幽默。而楊敬宇的《如玉》所講述的,也是感情的事,讀起來就像是作者對自我和感情經歷的回憶,“非虛構”的成分頗多,可作為理解當代人感情變遷的一個窗口。文一刀的《守護者》取的是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主義的寫法,敘事從容,語言扎實,呈現(xiàn)了守林人馬鈞一生的幽微轉折,讀來令人為之動容,也是一篇非常不錯的小說。

  趙德發(fā)《突如其來“人類世”》是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散文。作者獨具匠心地選擇了“人類世”這一概念,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寫人類的出現(xiàn)及其活動對社會、對地理、對自然的重塑與影響,見學識,也見性情,視野宏大而不失空泛,“大”與“小”的結合得當。九妹的《疊夢》主要是寫作者關于石頭的種種往事。該文文辭典雅,記事狀物寫人均有自己的特色。作者是愛石之人,不但收藏奇石,也樂于在石上作畫,以石作為媒介來傳達自己對人生的領悟。不管是對人還是對物,對于宇宙自然中的一切,她似乎都取一種審美的立場與態(tài)度,讓人生與藝術兩相遇合,從而開出另一番天地。稍微有些遺憾的是,文章對語言和意象的經營顯得有些刻意。其實散文的寫作,不必一味用力,有些閑筆,有些率性、松弛的筆墨,往往更為可人。

  李集彬的《基督世家》一共分為四節(jié),章節(jié)之間的關系較為松散,但大體不出以下范圍:對家族歷史、對長輩人生、對出生地的回溯或打量。它也注重文字的經營,但不刻意為文,而是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娓娓道來,可讀性很強。任道金的《記憶中的老屋》借老屋這一意象來寫世事、寫人情,總體構思不錯,但有力的、獨特的細節(jié)與意象還是少了一些,給人還沒有寫透的感覺。包括老屋這一意象的含義,其實早已為中國人所熟知,單單是從大的方面入手,確實不容易出新。散文的寫作,不必一味求大,更不宜求助于一些具有公共性質的結論,能發(fā)現(xiàn)事物的獨特之處,并用合適的語言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就可以有另一番風景。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