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文學閱讀>評論

“深圳80后詩群”芻議

來源:艾華林   時間 : 2014-12-10

 

分享到:

  眾所周知,深圳是一座開放性很強的移民城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深圳這座最年輕、最具活力的新星城市,就一直走在**的最前列。和它的經濟相比,深圳的文化顯得有些落后。曾經一度被稱為“文化沙漠”。然而,隨著大量外來工涌入珠三角地區(qū),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在這里發(fā)生了激烈的碰撞和融合。這里匯聚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和人文背景。他們不斷地在這里相互碰撞和交融。就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散落在深圳的各個角落里,形成了一個又一個文學社群。一場自下而上的文化運動悄然興起。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深圳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打工文學”的發(fā)源地。深圳文化便得以在改革文化推動文化改革的歷史背景下,逐漸呈現出開放性、包容性、先鋒性、多元性等獨特的移民文化特征。

  說起深圳詩歌,它的成長要從上世紀80年代說起。其實,早在1986年徐敬亞就利用《深圳青年報》和安徽《詩歌報》的陣地,舉辦“1986中現代詩歌群體大展”。成為中國詩歌界無法繞過去的里程碑。影響了大批深圳的文學青年。隨后深圳各種文學社團相繼誕生。1990年吳永彤創(chuàng)辦了《深圳詩人》報。1998年,潘漠子、安石榴、謝湘南等創(chuàng)辦了《外遇》詩報。2000年萊耳創(chuàng)立了中國最大的詩歌網站——詩生活。2003年初,李晃、舒子軍等成立了繁星詩社,創(chuàng)辦《繁星》詩報。2009年張爾率《詩林》雙月號團隊落戶深圳。近幾年,深圳市作家協(xié)會舉辦的“深圳詩歌節(jié)”,深圳報業(yè)集團舉辦的“詩歌人間”,深圳市戲劇家協(xié)會舉辦的“詩劇場”, 《特區(qū)文學》雜志上王小妮主持的詩歌欄目;以及深圳詩人客人等發(fā)起的“深圳詩人之夜”和設立“安子•打工詩獎”等文化品牌名片,在深圳乃至全國取得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詩歌先行者打下的堅實基礎,深圳才有了今天這樣的文化氛圍和環(huán)境。一如前北大校長陳佳洱由衷地贊嘆道:“深圳不僅是一個經濟發(fā)達,環(huán)境美好、科技創(chuàng)新的城市,更是一個文化上有偉大抱負和崇高追求的城市”。

  基于對深圳詩歌現狀的這種洞察和理解,深圳詩人站在新的起點上重新審視了深圳詩歌發(fā)展的走向,提出了“深圳80后詩群”的概念。總結和闡述了深圳當代詩歌發(fā)展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藝術特色。而“深圳80后詩群”這一概念的形成是隨著網絡**到來而聚集起來的。但就近況來看,這個群體的發(fā)展及概念的形成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這主要表現在群體的整體性上。整個群體還沒有形成一種適合群體創(chuàng)作的氣候癥狀。

  從**背景和文化氛圍來看,整個群體還處于一種焦著狀態(tài)之中,但這不會影響群體的發(fā)展和共存。當群體以更多的個體和小群體為地域文化特征區(qū)分時,個體的藝術張力和群體的多元化就顯現了它的共性。實際上,這體現的是對社會文化反思的焦慮。群體的思潮作為新時期的一種人文景觀,而存在于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中,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在這種移民文化形成的多元化的獨特語境下,要形成一種文本追求的統(tǒng)一性是相當困難的,除非在歷史的轉型期出現藝術性的拐點。如果要我說“深圳80后詩群”的亮點在哪里。我以為,它給整個沉悶的深圳詩壇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

  隨著網絡文化的普及和發(fā)展。從2005年起,深圳80后詩人開始開始活躍于各種文學論壇。最早浮出水面的詩人有:歐陽風、阿北、廖令鵬等。2008年,阿北、廖令鵬等創(chuàng)辦深圳文學論壇。2009年11月8日,由李晃、李智強、艾華林、羅益葵、謝端平、鄒米、魏先和、高旗、袁敘田等九人發(fā)起成立叫春詩社,《叫春》詩報創(chuàng)刊。2010年7月,蔣志武、汪帆創(chuàng)辦了《詩深圳》詩歌季刊。2010年李雙魚執(zhí)掌民間詩刊《大象詩志》。至此“深圳80后詩人”們已成為深圳詩壇最活躍的群體。還《寶安日報》主辦的《打工文學》周刊為培養(yǎng)、挖掘大批80后詩人、作家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土壤和溫床,其執(zhí)行主編徐東也為打工作家的培養(yǎng)不亦余力,在2010年和2011年連續(xù)舉辦了二屆“深圳市文學藝術創(chuàng)研班”為這個群體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深圳進入“十二五規(guī)劃”的第一年——2011年,也是剛過而立之年的80后詩人們的新起點。本著“文化強市”的戰(zhàn)略方針,營造文化深圳、構建和諧深圳的人文精神。孫夜在《羊臺山》雜志這個文化平臺上,隆重推出了“深圳80后詩人方陣”這一文化符號。其實在這之前的2009年,湖南籍深圳詩人李晃主編的《深圳青年詩選》和2010年深圳市作家協(xié)會主持編選的《深圳30年新詩選》,就收入了大量深圳80后詩人的詩歌作品,聚焦性地展現了深圳80后詩人們的精神風采和整體創(chuàng)作水準。

  如今,深圳的80后詩人們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大多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他們在深圳這主熱土上不斷地探索著理想的出路,逐漸形成了一種和諧共生的文化理念。他們堅持詩歌道德的審美標準,強調詩歌的藝術性。在社會文化和城市發(fā)展轉型的關鍵時期,當深圳80后詩人們站在歷史新的起點上集體吶喊,發(fā)出了:“重塑詩歌理想,拋棄狹隘的寫作”的呼聲,旗幟鮮明地維護詩歌的本質特征的同時,他們也提出了“詩歌是燃燒和犧牲,是愛和自由,是美與自然”的創(chuàng)作理念,為深圳詩歌的發(fā)展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 “深圳80后詩群”概念的提出,確實增強了文化的凝聚力,擴展了深圳詩歌藝術的張力,但這個整體的發(fā)展和狀大還有待觀察。因為在“深圳80后詩群”里,確實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在一種集體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沒有形成一種自覺的文化感召力和自信心。他們對詩歌文化或其本身,缺少應有的思考和認識,才致使這一代人的文本抒寫,沒有使命感和擔當的意識。而從深圳詩歌未來的發(fā)展和走向來看,人文精神在這一代人身上的體現并不是特別出采。據筆者淺顯的分析,這可能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價值觀念和世界觀所決定的。一方面,我們見證了**的巨大變遷;一方面我們又受到了道德倫理和價值評判標準的雙重考驗。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需要詩人自身的覺醒和省察。當然這與當前的教育體制和**對文化產業(yè)的重視有莫大的關系。其實,早在2003年,深圳就在全國率先提出了“文化立市”的戰(zhàn)略口號。繼而又提出了“拼文化”“實現市民文化權利”“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等一系列文化創(chuàng)新理念。在這一宏大的歷史背景下,我相信深圳80后詩人們有能力、有信心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為深圳詩空的繁榮發(fā)出自己的光芒。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