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xué)閱讀>評論

開啟塵封的光亮

來源:龔道國   時間 : 2015-03-10

 

分享到:

  2014年5月,道育先生托德平轉(zhuǎn)達手稿三卷,為道天老師對龔氏前人名詩佳文的注譯文集,并隨稿致函,稱是一部珍貴文獻,囑我作序。初因公務(wù)繁雜稍有擱置,及至騰出時間學(xué)習(xí)品讀,不禁心驚腑暖,感覺如臨仁山智水,又遇古木華枝,仿佛給人攀援、縱深的路徑,給人徘徊、流連的場景,仰止之間,順筆以文。

  天地有曠達,人間有神交。從未見過道天老師,而道育先生在電話里稱他是一名中學(xué)語文教師,很有學(xué)問,致力研究,即使退休抱病也追求不止。讀道天老師作品,見文如謀面,欣慰族中大隱高人,感嘆當(dāng)以“博學(xué)而隱”稱之。這部《古澧·蘭江渤海氏詩文輯注》,注譯明清時期龔氏才士達人詩文六十余篇(首),又注解民國武昌首義者龔霞初等人文獻一束,感受其特點:一是選篇盡為上品,家國興憂、儒學(xué)精治彰顯其中;二是注譯旁征博引,通脈古今,精辟之中又見精致;三是用詞練達,出語利落,可謂點水成墨,情愫與思想交互輝映。尤其我讀到的是手稿,公正雋永的小楷字跡透現(xiàn)出淡定的意緒,釋放出親切的溫度。我想,道天老師是在打開塵封的歲月,發(fā)掘精神高地,不僅為詩藝美文注解,更為道德賢明注解,他是在用一部《古澧·蘭江渤海氏詩文輯注》,串起散落于歷史大地的珍珠,從龔氏遺墨的光澤里,亮出中華文明一叢倩影。

  當(dāng)今世界主要有三大文化范疇,基督、伊斯蘭和儒家,人口均在十億以上。而儒家文化凝聚傳承最為久遠,在其根于家而植于國。所以孔子集六經(jīng)而成《論語》,開篇立論就是“孝為人之本” 、“本立而道生”,從生我者、我生者這一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淵源關(guān)系,也即家的關(guān)系、家族的關(guān)系,逐步推演至國家與社稷,倡導(dǎo)人們進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之歷煉,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善境。因此,家的文化,姓氏宗族的文化,在中華文明進程中起著本原的、基礎(chǔ)的建設(shè)性作用,具有發(fā)端之要、延續(xù)之功、聚合之力。道天老師從龔氏前賢所著詩文中選篇注解,試圖從血脈之中溯源弘知,其實是一種基于家國本分的執(zhí)著精神。渤海氏即指龔姓,龔姓的規(guī)范始于漢朝渤海太守龔遂。從源頭上講,龔姓源于共工氏,可以追蹤至上古的炎帝?!渡胶=?jīng)》稱,“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jié)并,節(jié)并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為炎帝后裔。又據(jù)《左傳》,“共工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共工、句龍父子分別被喻為水神和土神,實際上共工一族,是上古時期繼神農(nóng)氏之后又一個對農(nóng)業(yè)作出重大貢獻的部落氏族。再據(jù)史料,“共氏避亂,加龍為龔”,“漢有龔遂,望出武陵”。在朝代更替、人事變故中,共工氏遠離紛爭,為避亂延生,或加龍姓龔,或加水姓洪。漢武帝時,儒家文化上升為國家理念,也隨之興起姓氏族類的規(guī)范之潮。渤海太守龔遂首次啟動龔姓規(guī)劃,開渤海之宗,成為見于族譜的龔氏始祖。龔遂之子龔英又出任武陵郡令,且在武陵定居而延續(xù)后代。渤海堂、武陵堂于是成為龔氏有名的堂號。武陵在今湖南常德市,常德地處沅澧之濱,屈原稱“沅有芷兮澧有蘭”,孔子稱“與善人居,如入芷蘭之室”,并贊嘆蘭有“王者之香”。所以澧縣常以蘭命名各物,城南之河便稱為蘭江,而蘭江書院也深蘊澧州文脈。道天老師以《古澧·蘭江渤海氏詩文輯注》為書名,就不難理解了。他據(jù)此站在了氏族文化的深處,站在了傳承文明的高度。

  我雖寫過一些詩文,但都屬自由體,而了解到本姓中還有這么多寫出好詩的祖宗們,尚為首次,這讓我在詩歌學(xué)習(xí)的行進中,回望到一片活氣的風(fēng)景。明清詩歌雖不如春秋繁盛,也不如唐宋熱鬧,但卻是總結(jié)式的、成熟型的,正如《古澧·蘭江渤海氏詩文輯注》所給出的厚實之感。書中所見,龔天申的詩取材事業(yè)與鄉(xiāng)愁,激壯攜有婉約,“夜來幾點傷心淚,滴入紅爐火亦寒”;龔銘的詩,“雨過蘭香清幾席,春來草色上階除”,俊逸灑脫,實則思想悠遠,再從其《修安鄉(xiāng)縣志序》,文章樸簡、細膩、憂思,更見從容之力。而龔鋒的詩,“獨憐人在長門里,猶自殷勤問未央”,信手據(jù)典,嚴謹天成,且透現(xiàn)關(guān)切期待式的教育之法。龔之伊作為明朝萬歷年間進士,常是借古激今,以詩促政,才氣橫生不肖說,更有憂患意識蕩于詩間,如《隋堤》,“碧波萬里流秦影,官柳千章鎖漢儀”,“而今轉(zhuǎn)憶宸游好,贏得荒堤也姓隋”,指出運河看起來好像是供王候達官荒淫游玩的,但實際上卻帶來民生便利與市景繁榮,他在這首詩中頌揚了隋煬帝開鑿運河的偉大功績,這是辯證而富有智識的,在明朝即有此一悟并付之于詩,難能可貴。龔鋒、龔之伊、龔之傅父子如宋代三蘇,不僅才華橫溢,文辭瑰偉,而且人格精神也特別亮潔飽滿。龔鋌、龔之安、龔遇燦、龔遇暹、龔紹清、龔祖元、龔縉一、龔之茗等排成詩人隊列,起伏浩蕩,各具秋色,或憂關(guān)國運,或矚世系貧,或繪寫人生,或縱情山水,詩中意境,有透徹樸質(zhì)的,有朦朧跨越的,也有禪意叢生的,直撲心懷。更重要的是,閱讀的收獲不只是來自詩文本身,更有道天老師的注解。道天老師的注解,不僅涉及詩文內(nèi)容,也有對作者及詩中人物,其注解既有本譯也有意譯,既考證句詞涉及的出處與典故,也存下自己的認識與心得。道天老師的用心與功力縱橫于先輩詩文之中,不斷開鑿其涵澤,為我們開啟塵封的光亮,打開了一幅享古韻、通賢達、誨今生的詩文畫卷。

  腦海里不時跳出真摯、嚴謹、求索、靈動等一些詞語,我想這是我心中的感受在印證道天老師的治學(xué)精神。而龔氏先賢們涌動的文思,流淌的才氣,或醒靈魂與時風(fēng),使我們眼前又亮開闊。是為序。(2014年7月28日于長沙)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