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課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毛澤東文學院>文學課

陳迎耕:文學是不朽的

來源:陳迎耕(安徽省淮南市文聯(lián)副主席)   時間 : 2015-09-25

 

分享到:

  文學是不朽的——論文學對社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陳迎耕 1955年11月23日生人,男,漢族,籍貫安徽省望江縣,安徽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yè)(自學)?,F(xiàn)任淮南市文聯(lián)副主席、黨組成員、安徽省文聯(lián)第五屆委員會委員、《淮南文藝》副主編。1980年于中化三建公司參加工作,自1985年至2004年在淮南市委宣傳部從事宣傳理論工作長達19年之久,2004年6月17日至今在淮南市文聯(lián)工作。

  文學是什么,文學的價值何在?自古以來,文人墨客與學者給出了無數(shù)答案。放眼當下的文藝理論專家,其理論或宏闊或重大,不斷拓展著文學的廣度與深度。本期大講堂選載來自地方文藝組織工作一線的文藝理論工作者陳迎耕的文章,其對文學社會功能的體認樸實、熾誠、熱烈、開闊、多元,對于文學在當前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具有獨到的認識。這種聲音,對于地方文化建設自覺具有積極作用,我們應該給予足夠支持和關注。

  2011年11月22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文聯(lián)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xié)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所作的講話中,強調(diào)指出:“中華民族歷來崇尚文化、熱愛藝術,在5000多年文明發(fā)展歷程中創(chuàng)造了源遠流長、魅力永恒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藝之林獨樹一幟,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藝事業(y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文藝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fā)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偉大號召,對文藝事業(yè)和文藝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作為文藝界的一員,我在學習貫徹中受到極大的鼓勵和鞭策,有一種強烈沖動和表達欲望,寫下一些關于文學的感受和體會,不自量力地對文學做些膚淺的解讀和述說。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就文學論,我對“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浮想聯(lián)翩。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生機盎然,中華文化血脈綿延不絕,文學的滋養(yǎng)厥功甚偉,無論口頭說唱還是文字記傳,起源生成繁衍聚能,細涓成河千回百轉,是滋潤人類懵懂心靈的雨露,是照亮世界天空光芒萬丈的陽光,是人類文明長河中永動的精靈,是民族精神家園里絢麗的彩虹!

  文藝“潤物無聲”的育人作用,就個人成長而言,我至今記得少年時代在農(nóng)村看過多遍的黃梅戲《女駙馬》,記得務農(nóng)時拔稻苗插秧田時泥水里埋頭群體唱和的民歌,至今言猶在耳;兒時饑荒年代公社民主生產(chǎn)隊大食堂全家喝大木盆盛的能照見人、由碎蘿卜塊和少量米熬成的稀飯時,墻壁上繪就的一條紅紫黃藍白長龍騰云駕霧腦海猶存;上小學時家貧用菜刀削尖楊樹枝當毛筆在黃草紙本上寫字,老師批改后居然有打了幾個紅圈的字;“文革”中在祭拜祖先的大堂軒里學跳時興的“忠”字舞,精神壓抑仍苦中取樂;生產(chǎn)隊抗旱時一個人連夜守在南干渠邊15匹馬力立式柴油機帶動的抽水機旁,隨著機器有節(jié)奏的隆隆聲,和著太湖縣花涼亭水庫給莊稼解渴的汩汩流水聲,為排解孤寂面朝青山和星空,自唱《在北京的金山上》《我為偉大祖國站崗》等喜愛的歌曲壯膽,不懂音樂常識的我竟然唱得十分投入且陶醉不已;1978年春入城求學看到首部彩色電影《五朵金花》和美妙的曲樂《蝴蝶泉邊》,電視劇《蹉跎歲月》和關牧村演唱的主題歌,給剛步入社會的我心靈慰藉和鼓舞;國有企業(yè)職工下崗再就業(yè)重組轉型格局調(diào)整共渡時艱期間,從事宣傳的我經(jīng)常聽唱劉歡的《重頭再來》,感覺歌詞貼切真情,曲調(diào)婉轉感人,起到很好的穩(wěn)心安神提力鼓勁作用,為推進改革穩(wěn)定大局提供了精神動力。文學的滋養(yǎng)伴我走到今天,也必將照耀著我的未來。

  張深之正北西廂秘本五卷插圖

  文學是人性殿堂的星空

  經(jīng)典作家們精心塑造的典型形象,既是豐富多彩個性鮮明的文學典型,又是面面透視人性特征的歷史寶鑒。

  文學是一種與彼時彼地生產(chǎn)力水平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意識形態(tài)。群體生活創(chuàng)造和特殊的個體思維活動,深深烙下時代的印記和歷史的變遷,且興衰榮辱多與歷代統(tǒng)治者喜惡取舍倡禁相關。詩歌的“興觀群怨”形象意境,小說的人物塑造個性刻畫,散文的敘議抒情文思飛揚,劇本情節(jié)曲折悲喜效應,都是人們生活的藝術再現(xiàn)和紛繁思維的折射聚焦。文學形式流派風格異彩紛呈,始終激勵或驅使人們不懈追求真善美,辨別假丑惡,頑強喚醒人們對自由平等的渴望、持續(xù)表達著斑斕個性和人性的張揚。巴爾扎克《人間喜劇》、托爾斯泰《戰(zhàn)爭與和平》等世界名著,成功刻畫了那么多的人物形象,展示了那么紛繁復雜的個性特色。人性的星空永遠是那么神秘、深邃,文學的生命也就永無止境。詩人、作家的豪放婉約,悲劇喜劇,都能以自己的泣血扛鼎之作使讀者、觀眾走到一起,或為佳句意境陶醉不已,或為生動情節(jié)品味再三,或為人物命運哀怒樂喜。正是文學的抒情功能和審美作用,使得“愛情是文學的永恒主題”的泛愛共識堅不可摧,歷久彌新;使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禪境如詩如畫,珍愛有加;使得“重于泰山,輕于鴻毛”的人生價值觀成民族魂,鐵壯士心;使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人品官德成警醒標識和境界追求;使得“茍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趨避之”的精忠報國的雄心壯志得以世代傳承與時俱進!早年我讀過朱德元帥的《母親的回憶》,讓我終身銘記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那對父母大海一樣的感恩情懷;讀到溫家寶總理緬懷之作《再回興義憶耀邦》,讓我從中深切感受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高風亮節(jié),都堪稱寫人散文的佳作。從體裁上說,或稱夾敘夾議抒情散文,或稱微型報告文學;從風格上說,語言樸素無華,感情濃郁真摯,細節(jié)見微知著,思想博大精深;從功能上說,透視人物內(nèi)心,塑造個性形象,展示美善真情,一個櫛風沐雨忍辱負重平凡堅韌的偉大母親,一個走近百姓為民謀福高瞻遠矚的偉人風采,躍然紙上,栩栩如生。讀后不禁動容含淚,心旌神搖。其平實的文字、樸素的文風、真實的情節(jié),敘事的細膩,飽蘸和浸透著作者的濃郁真情,正直襟懷和道德力量,讓多少讀者感動和沉思。這既是感人肺腑的平實敘事,更是不加雕飾的抒情美文,對青少年進行中華優(yōu)秀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美德教育,其史料性價值倍加珍貴,其文學性滋養(yǎng)不同凡響。正如俄國大作家普希金說的:“精確與簡潔,這是散文的首要美質(zhì)。它所要求的是思想,沒有思想,再漂亮的語句也全無用處。”文學作品塑造形象無論辭藻華美還是白描實刻,那閃耀著個性鮮明的人性光輝和透射作者思維能量引起讀者共鳴的,都堪稱上乘之作,都會在文學的星空中恒久地發(fā)光發(fā)熱,給人類以溫暖和向善的力量。特別是經(jīng)典作家們精心塑造的典型形象,如巴爾扎克筆下的吝嗇鬼葛朗臺,果戈里筆下的群丑官欽差大臣,莫泊桑筆下的愛國者賣淫女羊脂球,吳承恩筆下的饞懶色貪豬八戒,吳敬梓作品里的瘋舉人范進等,皆稱文學殿堂栩栩如生的性格人物,既是豐富多彩個性鮮明的文學典型,又是面面透視人性特征的歷史寶鑒。文學經(jīng)典燦若群星,裝點著歷史的天空;明暗無際的晴空夜幕,永遠閃爍著人性的光芒!

  文學是代領風騷的路標

  文學始終作為一種特殊的力量,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當中,陶冶人們性情,激勵人民前進,引領社會進步。

  作為人類所從事的一種特殊精神活動,具體呈現(xiàn)為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和文學閱讀三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基本環(huán)節(jié)的動態(tài)運作。特定的時代產(chǎn)生特色的文學,文學的孕育依托奮創(chuàng)的群才;偉大的時代必然呼喚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必然孕育偉大的作品。文學始終作為一種特殊的力量,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當中,陶冶人們性情,激勵人民前進,引領社會進步。李白瑰麗杜甫沉雄的詩篇,壘成中國詩歌高聳入云的峰巒,我們只能仰望敬畏虔誠承露無法逾越,這一人類精神家園的奇葩異卉,至今依然鮮艷奪目濃香撲鼻詮釋永恒。魯迅利刃痼疾喚醒民眾的吶喊,郭沫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熱望,掀推文學革命的波瀾,夯實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堅實基礎。根據(jù)紅軍官兵口述、回憶,斯諾作《西行漫記》、史沫特萊作《偉大的道路》和索爾茲伯里后作《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系列長征文學作品,中國紅軍的英雄壯舉家喻戶曉,紅色文化先后走向世界。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至今指引文藝創(chuàng)作的方向。趙樹理周立波柳青對農(nóng)村題材的熟悉和專注,一部部現(xiàn)實主義的精品力作映射出一道道變革的轍痕。“文革”時期的浩然小說《艷陽天》《金光大道》、郭小川詩歌《團泊洼的秋天》等農(nóng)村題材的作品,留下了鮮明的時代烙印。“四五”清明群眾自發(fā)悼念周恩來出現(xiàn)的《天安門詩抄》,后起撥亂反正時的“傷痕文學”如小說《天云山傳奇》等大量文學作品,深度反思和消解社會積怨,為新時期思想解放作了輿論上的鋪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文學作品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山花爛漫般爭奇斗艷,翡翠珍珠般琳瑯滿目,星星點點般熠熠生輝,特區(qū)初闖禁區(qū),農(nóng)村責任承包,國企擴自主權,科教文衛(wèi)勃興,青藏鐵路、西氣東輸、南水北調(diào)、西部開發(fā)、扶貧助殘、抗災救險、奧運世博重大題材,改革開放時代潮流、建設發(fā)展進程成就,催生了無數(shù)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俱佳的文學作品。進城務工農(nóng)民的“打工文學”,給文學平添新鮮活力,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中篇小說《國家訂單》,作者王十月就是“打工者”?,F(xiàn)實主義文學傳統(tǒng)和浪漫主義風格審美特質(zhì),各領風騷、代不乏人,努力地樹起一座座文學的標桿和精神的豐碑。魯迅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設置、文學精品推出和獲獎,形成了長效激勵機制和實質(zhì)引導舉措,可謂追求經(jīng)典、續(xù)寫經(jīng)典、推薦經(jīng)典、閱讀經(jīng)典、傳承經(jīng)典的接力賽,文學事業(yè)發(fā)展繁榮可持續(xù),風流人物時代路標潮頭立,精神家園詩意棲居更美好。

老舍《四世同堂》插圖 丁聰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插圖 羅工柳

  文學是愛國主義的燈塔

  體現(xiàn)愛國精神、民族特色的文學藝術和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價值追求,始終浸透在文化先賢前赴后繼、漫漫探索的征程中。

  文學“火炬”作用對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詞,神合文學的執(zhí)著傳統(tǒng)。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思想傳統(tǒng),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根基為血脈形成和弘揚的,成為古往今來凝聚中華民族團結創(chuàng)造奮發(fā)圖強的不息磁場、不朽支柱和不竭動力。體現(xiàn)愛國精神、民族特色的文學藝術和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價值追求,始終浸透在文化先賢前赴后繼、漫漫探索的征程中。他們用智慧和汗水,用理想和熱血,為愛國主義樹起了一座座清晰的標桿,釀造了一滴滴內(nèi)涵豐美的乳汁,奉獻了一部部照耀古今的血著,哺育了一代代蕓蕓眾生的心靈。楚屈原汨羅江畔憂國憂民的吟唱,唐杜甫山河破碎心系黎元的詠嘆,宋陸游九州大同河山一統(tǒng)的期盼,元張養(yǎng)浩天下興亡百姓維艱的幽情,文天祥心若磁石忠君報國的丹心,明戚繼光橫戈馬上外御強倭的馳騁,清黃遵憲杜鵑啼血精衛(wèi)填海的悲憤,民國元老于右任遙望大陸血濃于水的鄉(xiāng)情,當代艾青摯愛土地滿含淚水欲零還住的眼睛,涓涓細流汩汩流淌綿綿不絕,一路高歌容納江河匯集大海汪洋恣肆,文學以她的天賦秉性、頑強品格和光榮傳統(tǒng),傳承歷史記憶,啟迪眾生心智,滋養(yǎng)人類心靈,引領社會風尚,融合民族精華,提升國家共識,照亮精神家園,延續(xù)文化血脈,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凝聚、發(fā)力和弘揚,發(fā)揮了無與倫比的悠久而巨大的“火炬”作用。

冰心《小桔燈》插圖 周思聰

  老舍《駱駝祥子》插圖 高榮生

  文學是藝術人文的乳母

  其他藝術門類都離不開文學素養(yǎng)浸潤參與,或者本身就跟文學同根同源與生俱來。

  文學是語言的獨特藝術,“石滾打人”和“滾石打人”的文字組合順序,主觀故意和客觀自然,事實證據(jù)和訴狀書寫,無論口語述說還是書面語(文字)表達、感情色彩和視聽效果,直接影響法律訴訟和判決結果,這是語言成為“藝術”的個例。文學的基礎性源頭性根本性的特征和作用由此可見一斑。其他藝術門類都離不開文學素養(yǎng)浸潤參與,或者本身就跟文學同根同源與生俱來。“一劇之本”對戲劇、電影、電視是不可動搖的第一位的要素,電視劇《辛亥革命》的巨大成功,首先得力于作家王朝柱文學劇本寫得精彩;音樂作曲排列音符寫歌填詞,要有足夠的文學功底或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舞蹈謂之“肢體的語言”,動作設計和節(jié)目的編創(chuàng)都得靠文學涵養(yǎng)支撐,美術中的中國畫和西洋油畫,都深深植根在文學土壤里;攝影是時空定格情感固化靈感聚焦的文學作品;書法的臨帖和個性抒寫,一個“忍”字引申的“制怒”自律,都飽含文學意蘊,三百多個字的《蘭亭集序》,就是文友游戲賦詩出集王羲之作序,文學為本先書法表現(xiàn)之;曲藝說唱的鼓詞、段子,雅俗共賞的根源都是得力于文學的技巧;體育而言,在唐代杜甫、白居易和元稹等人把玩圍棋中創(chuàng)作的詩歌,類似“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的佳句,足以讓棋迷引以為豪。文學與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lián)系,歐美基督教堂禮拜信眾們誦唱贊美詩,場面威嚴氣氛肅穆。農(nóng)村道士做法事時的唱詞,皆贊美頌揚雅俗詩詞,內(nèi)容大多為教人盡孝感恩勸善積德,押韻上口抒情入耳。文學更是哺育現(xiàn)代都市和新型鄉(xiāng)村文化成長的乳汁,是一座城市一處鄉(xiāng)村的靈魂。文學是關于人的精神層面上不斷發(fā)酵的學問。凡是城鄉(xiāng)居民生產(chǎn)生活的地方,就會有不同層面的精神活動和內(nèi)容色彩迥異的文化現(xiàn)象,凡是在人類勞動生產(chǎn)實踐和群體生活場景中,就會有文學的幽靈在游蕩,在呼喚,在躍動,在靈光,在張揚,在繁衍,在生長。一個全是鋼筋混凝土建構的城市,只有寬闊的街道,川流的人車,閃爍的霓虹,滿眼的廣告,林立的商鋪,而缺少相應的書店、圖書館、閱報欄和科技館、文化室,缺少相應的作家藝術家群和文藝人才培訓等文化設施和陣地,缺少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和人才支撐,缺少相應文化底蘊、文化氛圍和文化創(chuàng)造,那個城市就會缺少一種溫暖心靈的東西,冷冰冰干巴巴感覺無味!多少魅力城市醉美鄉(xiāng)村,美景和美文總是互為依存共生共榮相得益彰。文學與各藝術門類各個行業(yè)生活領域的關系一目了然。誠如華文作家趙淑俠說:“一個沒有文學的社會,無論經(jīng)濟怎么繁榮,生活如何現(xiàn)代化,品質(zhì)仍顯粗糙。”著名評書藝術家田連元說:“只要人類還說話,評書就不會衰亡”。社會存在先,意識形態(tài)后。只要人類存在,精神活動不滅,文學永遠都不會消停!祖先留下的文史富礦,生活實踐的新鮮甘霖,文學有著不竭的源泉,不滅的火焰,不倒的托付。社會實踐滋潤著影響著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造,文學乳汁哺育著人類的心靈,周而復始,推陳出新,螺旋上升,生生不息。

  《琵琶記》三卷插圖

  文學是修身勵志的精靈

  文學修身養(yǎng)性濟世治國的韌軟功能和繼往開來血脈傳承的綿延氣息,震古爍今明耀幽深,是和陽光空氣一樣人們須臾不可離開的。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詩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延伸開去,文學“濟世”“修身”的功能則不言自明。文學修身養(yǎng)性濟世治國的韌軟功能和繼往開來血脈傳承的綿延氣息,震古爍今明耀幽深,是和陽光空氣一樣人們須臾不可離開的。“讀書使人進步,輕文叫人落后。”從黨和國家領導人讀書喜好來看,文學典籍的滋潤必不可少。毛澤東視角獨特,把《水滸》當政治書看,把《紅樓夢》當歷史書看,“文革”后期,贈許世友將軍《紅樓夢》,囑其至少得讀五遍,借鑒文史,意味深長。鄧小平非常喜歡吳敬梓的《聊齋志異》,其中《畫皮》《口技》和《驅怪》等篇是其最愛;他是香港武俠大師金庸在內(nèi)地的最早的“粉絲”之一。江澤民1994年視察天津南開大學,當場背誦王勃的《滕王閣序》和蘇軾的《中秋見月和子由》,令學生們大為嘆服。胡錦濤在接見俄羅斯青年訪華團時說:“我清楚地記得,在青少年時代,我們曾滿懷激情地閱讀過貴國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卓婭和舒拉的故事》,演唱過貴國的歌曲《紅莓花兒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后來我們熟知了普希金、托爾斯泰、高爾基。”文學的修身之功,勵志之效,致用之奇,魅力之特,蔚為大觀。從“詩言志”、“文以載道”,到“文章合為時而著”、“語不驚人死不休”,就把文學錘煉和社會擔當作為自己的天職。從先民群體創(chuàng)作《詩經(jīng)》民歌中的地氣草味原汁雅趣,到“氣往轢古,辭來切金,驚采絕艷,難以并能”的《離騷》,楚辭藝術成就光芒萬丈,屈原特立獨行人格彪炳后世,詩人桂冠濫觴匯入中華民族愛國精神文化拓荒的洪流;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摯友訴說的千古絕響,《史記》中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故事,強烈濃厚文學色彩,成為謀略范本和文學經(jīng)典,蘇東坡《念奴嬌·明月幾時有》,是表達的宦海沉浮人生感慨的曠世之作;唐傳奇小說《李娃傳》《鶯鶯傳》繁盛一時影響后世,曹雪芹《紅樓夢》又是清代小說巔峰再造;從《三字經(jīng)》《千字文》《百家姓》文學啟蒙讀物成為規(guī)范教材,到滿清在入關之前,就把漢民族的演義小說《三國演義》當作啟蒙教材,集歷史人物文學典型于一身“義干云天”的關羽,成為長白山脈游獵民族崇拜的偶像;從奇書《金瓶梅》寫影射明朝官僚富商惡霸勾結強取豪奪迫害婦女百姓的暗腐場景托古諷今,到陳忠實《白鹿原》描寫恩恩怨怨地域風情的全景深度展示,對中華文化的時代傳承,歷代文人的癡情堅守,得以使文學的精靈穿越時空,文學的長河奔流不息延續(xù)至今。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曾說:“對心靈來說,沒有微不足道的小事,心靈能將一切放大。”《周易》之問世,《春秋》之流淌,《史記》之言說,文王們“痛苦地生活,詩意地快樂”著,不懈勵志著也頑強書寫著奉獻擔當著,先賢作家們自勵修身、經(jīng)世致用的遙遠足跡,至今仍在默默地強力牽引著后人。

  文學是親近自然的情感結晶

  大自然默默地啟迪著人類,源源地奉養(yǎng)著人類,韌韌地進化著人類,悠悠地升華著人類,成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審美源泉。

  東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牧歌,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五言禪意,謝靈運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清新動靜,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色競景隨,熱愛自然、歌贊自然、呵護自然是古典詩歌的美學傳統(tǒng)。大自然給文學以滋養(yǎng)以靈感,文學理應發(fā)揮崇尚自然保護生態(tài)作用,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現(xiàn)實觀照、精神慰藉和價值引導,今天追求人與自然和諧成為全球共識??涓钢鹑盏纳裨?,象征著人類追求與日月同光的欲望。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鋪展了廣袤無垠的自然風景畫;曹操《觀滄?!?ldquo;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開啟探索宇宙恢宏氣象心智;李白《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千古一嘆,“舉杯邀明月”擬人妙思,依然回響在我們心靈的天空。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詩集《7+2登山日記》,記錄了詩人游走在生死邊緣的極端人生體驗,作者駱英是唯一完成世界七大峰登頂和南極、北極探險(“7+2”項目)的中國詩人,中國詩人填寫大自然極限寫作空白,實現(xiàn)旅游探險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完美結合。人類將來要走向太空時代,在開發(fā)宇宙的艱難進軍中,文學早就捷足先登,在某種意義上說是文學比科學更具想象力和前瞻性,調(diào)和的說辭曰“科幻”。我們的探月衛(wèi)星取名“嫦娥”,從遠古神話到真星奔月,美夢成真如愿以償,文學存貯等待了多少寶貴時間?首個太空軌道飛行器取名“天宮一號”,美國探月飛行器取名“阿波羅”,都是以古代中國和希臘神話中的物人命名的。窮究視野親吻蒼穹擁抱宇宙,文學薪火延續(xù)發(fā)展深度廣度多維度潛能量漫無邊際。廣袤大地、遼闊海洋,燦爛陽光、清新空氣,林草植被、花鳥動物,大自然默默地啟迪著人類,源源地奉養(yǎng)著人類,韌韌地進化著人類,悠悠地升華著人類,成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審美源泉,提供樂此不疲想象無窮的精神生態(tài)家園,造就古往今來天人合一輝煌燦爛的文學財富。這就是自然的無價,這就是人性的光輝,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文學是奔涌起伏的河流

  文學的擴散和寫手的激增,就像鹽化在水里看起來品起來顯而易見是“淡”了“輕”了“賤”了,作家們有被“邊緣化”的感覺,但這豈能說是邊緣化,焉不能看作是文學擴張的一種趨勢?!

  當下文學的地位作用既直面著新形勢新機遇,又跳不開新考驗新挑戰(zhàn);受到現(xiàn)實多重拷問!

  “邊緣化說”與“網(wǎng)絡潮涌”消長起伏。當下作家評論家和文學編輯出版者們,都有一種“文學貧困”焦灼和憂慮,認為文學期刊尤其是純文學期刊萎縮、倒閉,“文學人口”下降,大眾的文學閱讀率下滑,文學日益邊緣化,還有人說“文學已死”,這是一個文學貧困的時代,雷達認為:今天這個新媒體時代、數(shù)字化時代、圖像化時代,文學的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在某些領域里文學作品顯現(xiàn)出一種貧困,思想上的貧困、精神資源上的貧困,以及自我重復、互相重復,缺乏原創(chuàng)力的貧困現(xiàn)象……我們?nèi)匀幻媾R著“文學怎么生存下去”的問題。面對著這樣的現(xiàn)實,鄙人以為,教育的普及和逐步發(fā)達,國民的整體素質(zhì)得以提升,文學的沖動欲和寫作力,已不是少數(shù)人的專利和獨大,大多數(shù)有點文化的人,都能會點“舞文弄墨”之“雕蟲小技”,到處都有文學因子和合成元素在出現(xiàn)、繁殖和傳播。隨著現(xiàn)代科技進步普及和社會開放程度深廣,文學創(chuàng)作發(fā)表的媒體和渠道大為增多拓寬,現(xiàn)代網(wǎng)絡文學對傳統(tǒng)紙面文學的挑戰(zhàn)和進逼,微博客以其精微文本和多終端發(fā)布優(yōu)勢迅速成為網(wǎng)絡寫作的媒體新寵。人人都可成為或都以作家自居,在一些地域,一些專業(yè)作家或小有名氣的作家,往往敵不過一些半道上和“想不到”的地方殺出的一匹或一批“黑馬”,躥紅網(wǎng)絡的“寫手”,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和發(fā)展趨勢。文學的擴散和寫手的激增,就像鹽化在水里看起來品起來顯而易見是“淡”了“輕”了“賤”了,作家們有被“邊緣化”的感覺,但這豈能說是邊緣化,焉不能看作是文學擴張的一種趨勢?!作家王曉明稱:今天中國社會很大一部分精神能量,依然積聚在文學的世界里。誠哉斯言!第八次全國作代會上海代表侯小強用數(shù)據(jù)力挺之,“中國網(wǎng)絡文學目前有用戶1.94億,超過了網(wǎng)上電子商務用戶。有100萬人在寫作,每年有三四萬部作品被簽約下來,包括紙質(zhì)、影視等版權。高度市場化的運作使作家在這個平臺上通過寫作掙到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元、100萬元,以寫作為生的職業(yè)的小說家由此而來。”可以說,“邊緣化說”是文學分流文化表象。文學并未走向貧困,更沒有宣告破產(chǎn)和轟然倒下,而是頑強地活著,湖廣滇黔皖豫陜甘寧等地的民歌創(chuàng)作和基層唱響,呈現(xiàn)“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燎原之勢;舊體詩詞楹聯(lián)匾額警句格言的創(chuàng)作吟唱群體興起和擴展,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不懈傳承,大有“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復興感覺。文學并不寂寞,也未沉默,慨然是涼熱無意,寵辱不驚,淡定神守,與時俱進,伏地前行。

  “地溝油說”與“精品主導”涇渭分明。網(wǎng)絡作家成長迅速,得益于其草根性、便捷性和市場化,其文字錘煉上的欠缺、邏輯上的不嚴謹,“盜墓”、“穿越”題材泛濫等,粗制濫造檔次低下殘羹剩飯的東西充斥其間,更不乏初學者在網(wǎng)絡世界追逐文學夢,初顧茅廬,浮想聯(lián)翩,描紅抄襲,東施效顰,踉蹌學步。有的的確稱得上是“地溝油”之作,就是有的紙質(zhì)文學刊物,有的作品看起來湊湊合合,吃起來馬馬虎虎,接下來可就是迷迷糊糊了,大呼費眼了,要吐了!傷神了!一些作家和讀者看不慣又氣不過,沒辦法。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地溝油說”不確切,除了低俗媚俗惡俗的作品,嚴肅或通俗文學寫作有規(guī)律可循的,誰也不能一出娘胎就能著書立說,作家成名奉獻精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所有作者成長的必須,是寫作難以逾越的階段和過程,文學盛宴更不是少數(shù)人獨享的美食專利,全民狂歡又何嘗不是文學的一件幸事!嚴肅執(zhí)著韌性自許自謙自律的作者們,則是在一如既往地守望著堅守著創(chuàng)造著。麥家花了8年的時間寫成的諜戰(zhàn)特情新作《刀尖》,有人標榜為“偉大的小說”。他雖已人過中年,仍像個文學青年那樣,懷有寫作上的抱負,他希望他的寫作不完全是跟商業(yè)相關。王朝柱出版《蔣介石與他的密友與政敵》等46部長篇著作總計2000余萬字,還創(chuàng)作了18部電影和長篇電視劇,也有近千萬字,可謂名副其實“著作等身”,蔣子龍稱其為文壇上的一根“大柱子”。汶川詩歌爆發(fā)在災難降臨的特殊時期表現(xiàn)出其他文化、文學形式不具備的快速抒發(fā)苦難、精神療救的應急功能,有效傳達了民族國家和群體社會的情感和認同,劃上一道銘刻詩歌星空的閃電。他們的不懈創(chuàng)作和精品迭出,用真心贏得人民的信任,用激情感動偉大的時代,用精品奉獻可愛的祖國,不僅體現(xiàn)了中國文學中國作家的文化張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而且代表著中國文學勇于時代擔當精神和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的主流時尚品位。

  文學是勇于擔當?shù)奶焓?/strong>

  文學既是苦行僧,又是奮斗者,更是布道家,天塌地陷都得往前走。

  《云南民間故事集》插圖 米谷

  社會擔當是文學的傳統(tǒng),是文學的使命,是文學的責任。作為人類精神活動社會精神現(xiàn)象個體精神成果,都是一種人性本能使然和人際交往消費所必須。文學既是苦行僧,又是奮斗者,更是布道家,天塌地陷都得往前走;文學人創(chuàng)作無論是自我欣賞,還是養(yǎng)家糊口,或是搏名逐利,改朝換代都會有傳人。時代在變,文學環(huán)境也隨之在變,穩(wěn)定是相對的,變革是常態(tài)的。文學工作者當是淡定神守,波瀾不驚,以靜制動,以變應變,與時俱進,篤志有為!爭做“火炬”傳人,力奔德藝雙馨。

  把握時代使命,自覺擔當責任。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吹響了邁向文化強國的號角,這既是文藝事業(yè)發(fā)展面臨的難得歷史機遇,更為文學工作者賦予了新的時代任務。胡錦濤總書記對文藝工作者提出四個殷切希望: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承擔起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承擔起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放歌的歷史責任,承擔起推進文化創(chuàng)造的歷史責任,承擔起弘揚文明道德風尚的歷史責任。這既是時代的召喚,人民的期待,更是文藝工作者施展才華、創(chuàng)造業(yè)績、攀登藝術高峰的必由之路。崇尚德藝雙馨,文明道德表率,人品作品留香,真真善善美美。切實承擔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意氣風發(fā)加倍努力地投入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進程中去,共同續(xù)寫中國文學的新輝煌。

  發(fā)揚前人創(chuàng)造,傳播文明火種。前人的文化創(chuàng)造財富澤被后人,文學的社會擔當由此管中窺豹。遠的且不說,從陳獨秀高張文學革命的大旗,胡適最早在《新青年》上發(fā)表八首白話詩,李大釗主張“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踐行,到魯迅作品“憂憤深廣”給中國現(xiàn)代文學奠基的卓越貢獻,沈雁冰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形成,發(fā)出“我們希望文學能夠擔當喚醒民眾而給他們力量的重大責任”的時代呼喚,到劉白羽的《無敵三勇士》描寫解放戰(zhàn)爭人民軍隊大家庭生活中的“家務事”,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對土地改革大變動中農(nóng)村斗爭復雜性的揭示,曹禺的話劇《北京人》中刻畫的“一群能說會道的廢物”,讓人看到封建階級沒落的必然性等等。文學的社會擔當一路走來,負重前行,薪火傳承。當下的文學工作者,要珍惜美好時代和大好機遇,謙卑地不懈地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從文化先驅和文學巨匠的奮斗歷程、偉大建樹和惠世影響中,汲取前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艱辛創(chuàng)造和豐富營養(yǎng),強健體魄,站穩(wěn)腳跟,勇于擔當,在前人寬闊的肩膀上,回望過去的輝煌,放眼未來的愿景,站得更高,看得更高,走得更遠。

  立足厚沃豐壤,弘揚時代精神。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中提出“推出更多優(yōu)秀文藝作品”,“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群眾文藝等各領域文藝工作者都要積極投身到謳歌時代和人民的文藝創(chuàng)作活動之中,在社會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煉主題,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yōu)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chuàng)作生產(chǎn)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tǒng)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生動時鮮的現(xiàn)實生活,豐富多彩的創(chuàng)作題材,個性素養(yǎng)的價值訴求,原創(chuàng)恒久的扛鼎之作,當下文學在艱難跋涉中百花盛開碩果滿園,展望未來更是任重道遠,前景輝煌,魅力無限。底蘊深厚的歷史資源富礦遠未枯竭,激流勇進的現(xiàn)實創(chuàng)作題材飛流直下,境外異彩的優(yōu)秀進步成果吸納中用,創(chuàng)作交流的機會載體轉化發(fā)達便捷,開放開明的思維視野境界得以提升,都是我們勇于擔當必須擔當能夠擔當?shù)牧己铆h(huán)境和優(yōu)越條件。出生文明的國度,身處勤慧的人民,時逢偉大的時代,貼近富饒的熱土,我們當有充分的信心、充分的理由、充分的把握,努力做文學的守望者,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文明的傳播者。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開拓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新境界,高擎文學“火炬”,把握“二為”方向,堅持“雙百”方針,踐行“三貼近”原則,沐浴燦爛陽光,吹響奮進號角,信步五洲大洋,深入再深入,貼近再貼近,創(chuàng)新再創(chuàng)新,奉獻再奉獻,為塑造美好人性嘔心瀝血,為造福和諧社會增光添彩,為中華文化復興焚膏繼晷,為邁向文化強國建功立業(yè)!讓文學之樹常青,讓文學之根深扎,讓文學之花盛開,讓文學之果盈實,讓文學之神耀世!

  人類在,靈魂在,文學不朽!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