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文學閱讀>評論

“葬花”猶作“惜花”吟

來源:許艷文   時間 : 2015-12-03

 

分享到:

  近日,蟄伏書房,心無旁騖,在安靜的心境中,閱讀一部新面世的長篇小說《花殤》。作者伍水清先生在后記中說,自己18歲當兵入伍,離開農村來到城市,在城市生活了40年,因一次回鄉(xiāng)探親偶遇童年的摯友,感嘆歲月如刀,人生無常,于是催生出了這部20萬字的長篇小說,可視為他對舊時的生活、逝去的時光的一種追憶、觸摸與祭奠。

  《花殤》是一部讀過之后便讓人難以忘懷的小說。作者精心截取了當年鄉(xiāng)村生活的若干片段,就像中國戲曲敘事中一個個“肉頭戲”,有分量,有質感,有血肉,有呼吸,可謂草灰蛇線、縱橫交錯、不動聲色、立體生動地反映了中國近六十年間的社會變化與人心變化,真切表現了特殊階段里農村的生活狀貌,為讀者展示出一軸有著廣闊社會背景的畫圖。

  三妹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人物,她是一個聰慧漂亮、謙和有禮的城市女孩。這朵花本可以開放得絢爛多姿,然而生不逢時,她不得已隨著父母來到鄉(xiāng)下,“就像一株生長在沃土里的瓜秧子,被移栽到貧瘠的旱地里以后,毫無選擇,就在這里扎根、發(fā)芽、分枝、開花、結果,原本可以長出一片天地來,現在長得只能是隱忍無形了。”作者情不自禁發(fā)出這般感慨,昭示著這個女孩的命運不濟。遭受了女兒、丈夫等親人相繼離世打擊的三妹,就像作者借書中人物感嘆的那樣:“葬花”——一朵鮮花被埋葬了。這朵曾經多么亮麗光鮮的花,在那樣的特殊年代,“風刀霜劍嚴相逼”,散了花瓣,淡了粉顏。小說通過對三妹一生悲劇性命運的敘述,以點帶面地折射出一段時期中國社會的真實面貌。

  后來的生活總算給三妹帶來一點亮色和喜色,她的兒子長生在外出打工的過程中化繭成蝶,一變而為著名的企業(yè)家,她從此可以在城里享受舒舒服服的富貴生活。但這個時候的三妹儼然一位地道的鄉(xiāng)下人,她摒棄城里“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繁華與富貴,毅然回到了鄉(xiāng)下過著她粗茶淡飯、平靜平淡的生活。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在對三妹 “葬花”的深切痛惜之后,體現出一種濃郁的“惜花”情懷,給予了人物一種強烈的人文關懷。三妹回到鄉(xiāng)下,沒有太多的欲望,只求安然的生活,以度過她的余生,這需要多大的定力和毅力啊!說生存的去向,靈魂的安放,到底哪里才是真正的故鄉(xiāng)呢?與其說鄉(xiāng)村是三妹最后的選擇,倒不如說是作者伍水清自己的精神向往,既謳歌了鄉(xiāng)村中美好的人性,又贊美了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同時還傳遞出對現代文明弊端的批判態(tài)度。

  略嫌不足的是,近60年的中國社會歷史,時間跨度很大,20萬字的小說容量顯然不夠,總體上未免單薄,故事情節(jié)與人物活動表現亦欠充分、精細,顯得有點粗糙,甚至有幾分急躁。另外,全篇基本以寫實為主,詩意與浪漫情懷營造不夠。 (作者系長沙大學教授、作家)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