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文學閱讀>評論

遠逝的風雅

來源:鄢福初   時間 : 2016-01-18

 

分享到:

    鄢福初    

    作為一個喜歡書法藝術的湖湘后學,常常想起何紹基,想起他的高貴出身、他的才情、他的勤奮、他的風雅,不免就有遙遠絕響之嘆。    

    何紹基為晚清碑學大家,被論者譽為“數百年書法于斯一振”、“必傳千古”、“清代第一”。他既出身高貴,又用功精深,一生臨碑習書,上自周秦兩漢古籀篆,下至六朝南北碑,無所不習,且每種書體都要臨上數十通甚至上百通,特別是東漢的名碑,被他臨寫殆遍。他一生收藏金石碑拓數量相當多,并且悉心研習,融會貫通成為自己書法風格。早年徘徊于顏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間,秀潤暢達,有一種清剛之氣;中年潛心北碑,用異于常人的回腕法寫字,縱逸超邁而有飄風捩雨之勢,氣息淳厚,極具個性;晚年所書行草多參篆意,純以神行,懸鋒飄落,精氣內涵,墨氣濃淡一任自然,如藤蔓蝌蚪,若天女散花,縱橫欹斜,出于繩墨之外。

    單以線條而言,我尤鐘情其晚年所書篆隸,因其用筆如老猿抱樹,回腕高懸,通身力到,顫筆澀行,古拙沉雄。堅勁處得鏤金刻石之神,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鴻蒙處極錐沙蝕木之妙,嘆雪泥鴻爪,虛廓杳渺。實后世習碑者之無盡藏也。   

    何紹基的詩名常為書名所掩,在晚清宋詩派中他是一位健將。晚年在長沙生活,與黃道讓、王先謙、王闿運等人相唱和,成為長沙詩壇雅韻之一章。何紹基論詩主張“人與文一”、“先學為人”,而后直抒性情,“說自家的話”。他說“一切豪誕語、牢騷語、綺艷語、疵貶語,皆所不喜,亦不敢也”,強調“溫柔敦厚”的詩教。

    坐看倒影浸天河,風過欄桿水不波。

    想見夜深人散后,滿湖螢火比星多。

    這首名為《慈仁寺荷花池》的詩,所寫不過是夏夜賞荷納涼時的所見所感,措辭淺近,自然樸實,而詩中洋溢的那種恬靜、安適的情懷,卻不免令人生起悠然遠想。何紹基的詩文、書法與其經、史、子學著述是相通的,可歸于一。大凡杰出的先賢,其各自文章、道德、功業(yè)、以及人生際遇的山重水復,都有一致的從容和優(yōu)雅、一致的風骨和氣度。 

    今世物質豐裕、資訊發(fā)達,平常人家子弟學書條件似已不輸當年何道州,況如今大師如云,作字著書,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只是那風雅終究早已遠逝,只能在諸如何道州的詩文法書里夢見。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