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詞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xué)閱讀>古體詩詞

詩詞曲格律與章法介紹

來源:   時間 : 2016-04-19

 

分享到:

  本文介紹詩、詞、曲格律的格律常識以及章法。介紹古代詩律(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及詞和曲的相關(guān)寫作規(guī)則。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從先秦的《詩經(jīng)》、《楚辭》,到漢魏的“樂府”、六朝的民歌,直至唐詩、宋詞、元曲,前人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遺產(chǎn)。這里主要探討一下其中的近體詩和詞、曲,順帶提一下古風(fēng)的特點(diǎn),以及詞曲與音樂的關(guān)系。

  一、近體詩律

  大家知道,唐代產(chǎn)生了一種新體詩,唐人稱之為近體詩,有律詩(五、七言八句)、排律(超過八句,如中唐后科考限五言十二句)、絕句(五、七言四句)諸體。它們都要受到平仄、對仗、韻律等格律的嚴(yán)格限制,所以又稱為格律詩。

  1、平仄

  (1)平仄的作用

  平仄在詩句中的作用是構(gòu)成一種節(jié)奏,即利用平仄的交替,使聲調(diào)多樣化,造成詩歌抑揚(yáng)頓挫、起伏回環(huán)的節(jié)奏美,朗讀起來也鏗鏘悅耳。這里的平仄是按中古四聲來區(qū)分的,其中,平聲是一個中平調(diào),上聲是一個升調(diào),去聲是一個降調(diào),入聲是一個短調(diào)。平聲沒有升降,平而長,故曰“平”;上、去、入有升有降而較短,故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F(xiàn)代漢語聲調(diào)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其中平聲化為陰平(高平調(diào))、陽平(中升調(diào)),上(低升或低平調(diào))、去(高降調(diào))仍為仄聲,入聲則派入陰平、陽平、上、去四聲,其中入派陰平、陽平者,需加以辨識和記憶。常州方言保留了入聲字,其發(fā)音短促有力,如“吃、屋、碧、白、潔……” 非常好辨別。

  一首好詩(包括詞曲),除了平仄的交替,還應(yīng)注意聲情的變化。字聲本身沒有表情意義,但其讀音的輕、重、緩、急、清、濁,常被用來表達(dá)不同色彩的內(nèi)容和感情。如“東、江、陽”等字,發(fā)音宏亮,可訴之激昂之情;“灰、堆、求”等字,音調(diào)沉郁,可訴之哀怨之情;“花、條、遙”等字,聲調(diào)上揚(yáng),可訴之輕快之情。另外,音節(jié)的組合,也有類似效果,如杜甫詩句“一去紫臺連朔漠”,連用兩個短調(diào)近韻以表沉郁悲壯;林逋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連用兩個齊齒音,透出清盈幽雅;再如詞句,李清照的《聲聲慢》里有大量“點(diǎn)點(diǎn)滴滴”這類的舌齒音,就顯得音調(diào)幽咽愴氣。

  (2)平仄的組合

  詩句的節(jié)奏(注意基本句型和節(jié)奏點(diǎn)):一般以雙音節(jié)(即采用“平平”、“仄仄”雙疊形式)為一個單位,奇數(shù)字的句式則另有一個單音節(jié)自成一個單位,放在句尾或插在句中。如七言為:2——2——2——1或2——2——1——2。

  詩篇的間、對、粘三規(guī)則(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在對句中是對立的,在上下聯(lián)是粘連的)。

  (3)平仄的格式(以七律舉例,五律、絕句為其截取部分:五律為七律每句去首二字;絕句為律中分取上半部、下半部、中間兩聯(lián)或首尾兩聯(lián)),加括號為可平可仄:

  A、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仄的運(yùn)用

  A、救孤平:(仄)仄仄平仄仄平,應(yīng)救為“(仄)仄仄平平仄平”,避免兩仄夾一平;

  B、特拗句:(仄)仄平平仄仄仄,應(yīng)救為“(仄)仄平平仄平仄”,避免三仄腳;

  C、對句救:(平)平(仄)仄仄平仄,統(tǒng)一在對句救為“(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

  D、關(guān)于“一三五不論”,注意“(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不能不論(三平調(diào))。(5)句式:一般七言是上四下三(五言是二三),細(xì)拆則與上述節(jié)奏相同。

  2、押韻

  (  1)押韻的位置

  押韻是增強(qiáng)詩歌音樂性的必要手段,便于吟唱和記憶。古人分韻,不含韻頭,只要主要元音(或帶韻尾)相同、聲調(diào)相同,即為同韻。如陽(yang)、香(xiang)、光(guang),不論韻頭有(i、u)或無,ang同即可押韻。

  近體詩押韻是固定的,皆為偶句,即律為2、4、6、8句尾,絕為2、4句尾,首句可韻可不韻。故只用平聲韻,而且一韻到底,不換韻。

  (2)押韻的規(guī)則

  因唐代官頒《唐韻》(195韻)過細(xì),故唐人常有同用規(guī)定。南宋平水書籍(官名)王文郁,據(jù)唐以來習(xí)慣整編為106韻(其中平聲30韻),即《平水韻》,至今沿用最廣。

  除首句因是襯韻、可押鄰韻外(五言不韻為常、七言入韻為常),雙數(shù)句尾必須押同一韻部,且忌重韻和同義,如“花”和“葩”。

  幾個概念:和韻(按他人詩所用韻做詩)分三種,即依韻(與原詩同一韻但不必原字)、用韻(用原詩韻字但不必依次)和次韻(用原詩韻字且次序相同);疊韻(次韻己詩);限韻(限用某一韻部)。

  3、對仗

  (1)對仗的要求

  對仗即字?jǐn)?shù)相等、平仄相對(首句押韻例外)、同類(或?qū)α?的概念并列,形成結(jié)構(gòu)相同(或近)、意思相關(guān)(或反)的對偶句式。要求:

  A、上下兩句的結(jié)構(gòu)相同或字面相對,即句式和詞組的語法結(jié)構(gòu)應(yīng)盡量相同,主謂對主謂、動賓對動賓、偏正對偏正、并列對并列,等等;或在詞性相當(dāng)?shù)那闆r下,有些近似或特殊句式,可適當(dāng)放寬要求。如:“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上下皆為主謂賓結(jié)構(gòu),其中“城闕”對“風(fēng)煙”皆為并列結(jié)構(gòu),“三秦”對“五津”皆為偏正結(jié)構(gòu)。又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詩),“天外黑風(fēng)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蘇軾:有美堂暴雨詩),其中“無邊”是動賓關(guān)系,而“不盡”是偏正關(guān)系;“吹海立”是兼語詞組,而“過江來”是連動詞組,這些都屬于字面相對。

  B、上下兩句對應(yīng)位置的詞性必須一致,即詞類相同的互為對仗,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shù)量詞對數(shù)量詞,代詞對代詞,副詞對副詞。古人對句名詞和動詞是主要成分,尤重名詞相對,故獨(dú)對名詞細(xì)作分類(天文、時令、地理、宮室、器物、衣飾、飲食、文具、文學(xué)、草木、動物、形體、人倫、人事),并注重同類對;此外,名詞相對還須注意方位詞(東、南、西、北)、干支(甲、乙、丙、丁)、專名(賈生對王粲)自成一類。其它也和今日語法不盡相同,如:形容詞常與自動詞相對(竹深--月出、云鬢改—月光寒);形容詞作狀語時,有時也與副詞相對(才難盡—氣益增);顏色詞(除紅、黃、藍(lán)外還含金、銀、玉、素、雪等)自成一類;數(shù)目(孤、獨(dú)、再、群、尋常也算)、代詞(君、子、公也算)、疊音(茫茫—黯黯)、連綿(寥落—流離)各自成一類。

  (2)對仗的安排

  正格為中間即第二(頷)、第三(頸)聯(lián)對仗;變格:首聯(lián)(偷春體)與頷或頸聯(lián)兩對,僅頸聯(lián)一對(蜂腰體),此外,三對、全對亦可,全不對較少見。排律中間宜全對,絕句看截取情況,或?qū)虿粚Α?/p>

  (3)對仗的類別

  A、工對:句型相同,詞性一致,且小類也相同(鄰類或常并提者如“詩酒”亦可)。此外,句中對(離堂思琴瑟,別路遠(yuǎn)山川)、反義對(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自動詞對形容詞(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也可算工對。頸聯(lián)宜工。

  B、扇面對(隔句對):1—3、2—4相對。如“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C、交股對(錯綜對):相對的字詞顛倒。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云。”

  D、借對:借音,如“雞黍—楊梅”借楊為羊,“滄海—藍(lán)田”借滄為蒼;

  借義,如“此日六軍同駐馬,當(dāng)時七夕笑牽牛”借星宿為動賓詞組。

  E、半對半不對,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是偏正對動賓。

  (4)對仗的避忌

  A、避合掌:名詞同義或近義,動詞、形容詞、虛詞除外。

  B、避同字,加強(qiáng)詠嘆除外,如杜詩“汝書猶在壁,汝妾已辭房。”

  C、避四聯(lián)尤其是頷、頸兩聯(lián)句法結(jié)構(gòu)相同。

  二、古體詩淺談

  唐及唐以后的詩人,除了寫近體詩外,也還寫古體詩,即于唐以前的詩歌中汲取營養(yǎng),進(jìn)行再創(chuàng)作。古風(fēng)廣義上即指古體詩,狹義一般指行、歌、吟諸體。

  1、 韻

  古體詩用韻稍寬,可一韻獨(dú)用,亦可兩個以上鄰韻通用;可押平韻、也可押仄韻(平仄韻不通押,上去可通、入聲獨(dú)用),還可多次換韻。押韻位址一般為首句及偶句(換韻首句也押韻為宜);另有七言柏梁體(漢武帝建柏梁臺聯(lián)詩故),句句用韻。

  2、平仄

  (1)入律(七言為主):融入近體句式(或準(zhǔn)律句),并按平、仄韻交替;

  (2)避律:有意識與近體相區(qū)別,多用拗句(如三字尾用三平調(diào)、三仄腳、仄平仄、平仄平,2、4字或4、6字同平同仄),且不拘對粘;

  (3)雜言或散文化,如李白詩作。

  3、對仗

  不作要求,僅修辭需要,可不求其工,古拙自然為好,不避同字,不對平仄。

  4、個人創(chuàng)作體會:

  (1)以作七言為主,在押韻上規(guī)范,如每四句一換韻(平仄韻交替換,押1、2、4,當(dāng)作不同的絕句串聯(lián))或每一小節(jié)內(nèi)容一換韻;在對仗上求曉暢;平仄可不拘;內(nèi)容可新,但句型、遣詞、煉字需求古,避免淪為今風(fēng)或新民歌。多看前人七言體樂府和歌行。

  (2)作五言古體,以押入聲韻為主,求古求拙,多用拗句。多看南北朝詩歌。

  三、詞與散曲

  皆為配樂歌詞(詩也有選用,如李白《清平調(diào)》),句有長短,即為適應(yīng)音樂歌拍需要。因?yàn)槭窃~配樂,故有固定詞牌(按此填入歌詞,亦名倚聲),并對應(yīng)相應(yīng)宮調(diào)。

  中國古樂要弄清如下幾個概念:音(樂音)、律(音高)、聲(音級)、調(diào)(調(diào)式)。樂音有五音二變,依次為:宮1(do)--商2(rui)--角3(mi)--變徵4(fa)--徵5(sol)--羽6(la)--變宮7(si)。樂律則共有十二律呂(均為半音階,單為律,雙為呂),名稱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 、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yīng)鐘”。以“黃鐘”聲最低,以上依次遞高半音階,相當(dāng)于西樂的十二調(diào)。樂調(diào)稱為宮調(diào),即主音。如西樂五線譜定調(diào),下加一線為C調(diào)1,“黃鐘宮”則相當(dāng)于C調(diào)。隋唐時有“二十八宮調(diào)”,到了南宋一般只用“七宮十二調(diào)”,俗名為:“黃鐘宮、仙呂宮、正宮、高宮、南呂宮、中呂宮、道宮;大石調(diào)、小石調(diào)、般涉調(diào)、歇指調(diào)、越調(diào)、仙呂調(diào)、中呂調(diào)、正平調(diào)、高平調(diào)、雙調(diào)、黃鐘羽、商調(diào)”。金、元宮調(diào),基本類似。詞的音譜已基本失傳,已單純作為一種文學(xué)樣式存在,所以詞一般不注宮調(diào)了;而曲因?yàn)閯∏仨殬?biāo)注宮調(diào),散曲則亦予以保留,所標(biāo)宮調(diào)也僅僅是個形式而已。今人填詞寫曲注意平仄、節(jié)奏、順口即可。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敬請關(guān)注“詩詞庫”(www.shiciku.cn)的相關(guān)文章。

  1、詞

  (1)詞牌與詞譜

  詞起于隋唐,發(fā)展于五代,盛于兩宋。初時配樂歌唱,故須按律制調(diào),依調(diào)填詞,并根據(jù)內(nèi)容取名。如張志和《漁歌子》詠漁父生活,則以其為標(biāo)題,即調(diào)名,后人用以填詞,又名詞牌。同調(diào)填多了,內(nèi)容趨多樣化,漸與詞題無關(guān),作者常另標(biāo)題或加小序。此外,詞牌取名還有沿用舊曲(《長相思》本樂府、《浪淘沙》本唐教坊曲)、摘詩詞舊句(《西江月》取李白“只今唯有西江月”)、取傳說人名地名(《沁園春》之沁園傳為東漢沁水公主莊園、《虞美人》為項(xiàng)羽寵姬)、根據(jù)字?jǐn)?shù)(《十六字令》)等多種,并有同調(diào)異名情況。詞的調(diào)體繁多,一般58字以下稱小令,59—90字為中調(diào),91字以上為長調(diào),另有“令、引、近、慢”、“單、雙調(diào),三、四疊”之分。一支曲畢為一闋,全曲唱幾遍,詞就分幾片(即遍、闋、疊),相同(疊)又名“重頭”,不同又名“換頭”。

  詞譜即具體格式,可據(jù)前人作品概括,也可參照《欽定詞譜》等現(xiàn)成格式。

  (2)詞韻

  較詩韻為寬,且平仄不拘、有的還轉(zhuǎn)韻和通押(據(jù)詞調(diào)而定),一般上去可通,入聲獨(dú)用。用韻可參看現(xiàn)成韻書。押韻位置則依旋律頓拍而定,比較靈活。

  (3)句式與平仄

  詞句雖長短不同,其實(shí)皆可從律句中化出,分解組合而已。詞的拗句(固定),與詩句(不定)略不同, 有些地方用平用仄不可通融。

  (4)對仗

  無固定位置,每闋起首兩句字?jǐn)?shù)相同,以對為常;其它位置或?qū)虿粚?。詞對平仄不拘、同字不限(“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韻腳可對(“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2、散曲

  隨著遼、金、元入主中原,兄弟民族樂曲開始風(fēng)靡,并與民間小調(diào)融合,乃成新聲新詞,即散曲,并促進(jìn)了元雜劇的定型。

  (1)北曲與南曲

  南曲沿用古五聲音階,保留入聲,聲調(diào)婉轉(zhuǎn),絲竹管弦(吹為主),行腔緩;北曲為七音調(diào),無入聲,節(jié)奏緊促,弦索器樂(彈為主),音調(diào)勁。我們講曲一般指北曲。

  (2)平仄與句式

  北曲的聲調(diào)已改變(入派四聲、平分陰陽),平聲不再是原來的中平調(diào),其中陽平還變成了中升調(diào),故平和上常互用,這時去聲即顯重要,有些地方限仄聲之“上”、“去”,尤重每首末句。

  曲七言句式以上三下四較常見,亦有律句。曲與詞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可襯字,襯字不論平仄、不拘字?jǐn)?shù)、不限虛實(shí)字,但不能用于句末,尤不能作韻腳。

  (3)韻

  北曲因配胡樂,嘈雜凄緊,故用韻較密,不忌重韻,平上去通押,可參《中原音韻》。

  (4)對仗

  與詞對大體相近,且另有特點(diǎn),如:鼎足對(三句對)、連璧對(四句對)、首尾對、扇面對、襯字對、重疊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等較為常見。

  (5)曲牌與特點(diǎn)

  或曰曲調(diào),分小令、帶過曲、套數(shù)諸體。曲較詞靈活,同一曲調(diào)之句數(shù)、字?jǐn)?shù)、平仄、韻式常有較大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掌握節(jié)奏規(guī)律即可。具體可參現(xiàn)成曲譜介紹。

  曲的語言通俗、淺顯、自然,不避俗語方言,近口語,亦莊亦諧,方得其妙。

  四、詩詞曲的語法特點(diǎn)

  1、省略(常省動詞、介詞等)

  如:“橫看成嶺側(cè)(看)成峰”,“山中(下)一夜雨,樹杪(瀉)百重泉”,“雞聲(鳴)(于)茅店(時)月(掛于天),(留下)人跡(于)板橋(之)霜”;“行舟(于)綠水前”。

  2、倒置(為適應(yīng)聲律要求作語法變換)

  如:“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主謂倒置;“今日山川對垂淚”,動賓倒置;“謝公最小偏憐女”定語移到了狀語位置。。。例子很多。

  3、詞類用法

  名詞常作動詞,如“病樹前頭萬木春”、“薔薇幾度花”;

  昔有“詩莊詞媚”之說,近體詩慎用虛詞語氣詞,如“白玉堂中曾草詔,水晶宮里近題詩”,“中”、“里”二字較虛,不若改“深”、“冷”。而詞則不避,如“雁過也、正傷心”。

  五、章法

  1、布局謀篇

  要講究起、承、轉(zhuǎn)、合,所謂一氣呵成,貫珠而下,不露痕跡為妙。

  2、 方式方法

  宜有主次、虛實(shí)之分(如作畫之主景與留白),“寫難狀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注重修辭與煉字,用高度凝煉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恰當(dāng)用典,來豐富詩詞曲的意蘊(yùn);以抒情的方式為主,多采用比興的手法,并適當(dāng)加入自己的情感來寫。詩有五忌:“格弱則詩不老,字俗則詩不清,才浮則詩不雅,理短則詩不深,意雜則詩不純。”宜多看多思。

  3、 舉隅

  (1)開頭

  A、起興:“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題大庾嶺北驛》(唐·宋之問)

  B、寫景:“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蝶戀花》(宋·蘇軾)

  C、抒情:“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浪淘沙令》其二(唐·李煜)

  D、議論:“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與諸子登峴山》(唐·孟浩然)

  E、發(fā)問:“何處望神州?滿眼風(fēng)光北固樓。”《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

  F、設(shè)辯:“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重別李評事》(唐·王昌齡)

  G、追憶:“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題都城南莊》(唐·崔護(hù))

  H、比擬:“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詠柳》(唐·賀知章)

  I、背景:“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秦婦吟一》(唐·韋莊)

  (2)作結(jié)

  A、寫景:“孤帆遠(yuǎn)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B、抒情:“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虞美人.宜州見梅作》(宋·黃庭堅(jiān))

  C、問句:“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

  E、比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唐·李煜)

  F、議論:“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八陣圖》(唐·杜甫)

  G、遞進(jìn):“雪壓釣魚舟,更在梅花外。”《生查子.雪夜憶永安潮》(清·錢斐仲)

  H、對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唐·李白)

  I、敘事:“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浣溪沙》(宋·蘇軾)

  J、扣題:“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長門怨》(唐·齊浣)

  (3)絕句

  A、以“試問”、“為問”、“借問”等作轉(zhuǎn),三、四句連屬詰問;如:

  牡丹松檜一時栽,付與春風(fēng)自在開。

  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又和劉景文韻(宋·蘇軾)

  B、以“何”、“誰”、“幾”、“安”、“哪”等作詰轉(zhuǎn),尾句作答;如:

  花寒懶發(fā)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

  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魏王堤(唐·白居易)

  C、以“不知”等詰問語作轉(zhuǎn),其下再用“誰”、“何”、“多少”等字;如: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詠柳(唐·賀知章)

  D、以“莫愁”、“莫向”、“莫怪”、“莫嫌”、“莫道”、“莫笑”等作轉(zhuǎn),尾句申明其意;

  十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二首(唐·高適)

  E、以“無端”作轉(zhuǎn),首二句外插入他意;如:

  已分將身著地飛,那羞踐踏損光暉。

  無端又被春風(fēng)誤,吹落西家不得歸。——游城南十六首 落花(唐·韓愈)

  F、以“只有”、“最是”等作轉(zhuǎn),再以“猶”、“還”、“依舊”等呼應(yīng);如: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寄人 其一(唐·張泌)

  G、以“縱”、“任”、“總”等作轉(zhuǎn),再以“亦”、“只”、“終”、“猶”等呼應(yīng);如:

  山光物態(tài)弄春輝,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山行留客(唐·張旭)

  H、作今昔之比較,如首二句多用“昨”、“前”、“昔”、“少時”等字,第三句則應(yīng)以“今”字;如:

  昔年曾伴董嬌嬈,長把春山笑倩描。

  今日梁園空見畫,鳥啼花落鬢蕭蕭。——梔子畫眉圖其二(明·李禎)

  首句亦可不用“昔”、“前”等字,隱含其中可也。如: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fù)公。

  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飏落花風(fēng)。——題禪院(唐·杜牧)

  以上的介紹和舉例,比較粗淺,希望拋此爛磚,能引起大家深入研究的興趣。所謂“大匠能示人規(guī)矩,而不能使人巧悟。”要想作好詩詞曲,必須多看、多思、多練,其中多分析、多總結(jié)、舉一反三,才是最重要的。

  附:習(xí)作數(shù)例,拋磚引玉

  樂府.烏夜啼

  時人熱衷出洋,或留學(xué)或移民。然簽證難得,夫妻雙飛尤為不易。偶用樂府舊曲,為曠夫怨女一嘆。

  春風(fēng)楊柳綠含煙,紅燭樓頭夜不眠。

  玉顏暗老留守女,隔洋欲寄相思語。

  網(wǎng)中忽來分手書,獨(dú)倚蕓窗淚如雨。

  七古.鄰女歌

  昔有鄭人蕉葉覆鹿、淳于棼槐根蟻國封南柯太守事,皆一夢而已。今亦有妙齡女子貪物欲、戀富貴,依傍豪門,作登天夢想,終難得善果。余惜之,憫之,乃走筆作歌,成轉(zhuǎn)韻三十二句云爾。

  東鄰有女年雙十,瑤池仙子人間謫。

  碧桃花映雪凝脂,天下美眉失顏色。

  有緣傍得富家郎,人生苦短醉一場。

  寧在寶馬車中死,不甘蝸居奔波忙。

  良辰但求曾擁有,美景何必天長久。

  愛情買賣處處聞,世人笑貧不笑丑。

  金屋筑成度春宵,香車馳過趕春潮。

  歐美時裝尋常見,港澳派對幾回招。

  芙蓉衾薄疏鸞鳳,玫瑰露晞落花冢。

  薄幸兒郎新婦來,霹靂驚破鴛鴦夢。

  江南水碧楊柳青,楊柳隨風(fēng)總無情。

  郎情妾意東流水,紅顏?zhàn)怨耪`終生。

  連理枝頭新燕宿,團(tuán)圓月下舊人哭。

  以色事人能幾何,槐根蟻鄉(xiāng)蕉陰鹿。

  西樓又舞金縷衣,酒綠燈紅笑語隨。

  寄語傍富后來者,珍重花樣年華時。

  七律.滄桑三感(其二)

  黑貂塵滿幾輸贏,漸厭機(jī)心懶世名。

  禿筆已枯猶帶色,老懷多感卻無聲。

  風(fēng)簾不隔臺城柳,月榭那聞子晉笙。

  萬籟潛收寒夜永,詩成轉(zhuǎn)枕夢難成。

  注:

  (1)據(jù)《戰(zhàn)國策》載,戰(zhàn)國時蘇秦入秦求仕,貂敝金盡而歸。

  (2)唐韋莊詩云:“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3)據(jù)漢劉向《列仙傳·王子喬》載,周靈王太子晉,好吹笙,于緱氏山巔乘白鶴升仙而去。

  七律.無題

  白門寥落漸生苔,青雀西飛散落槐。

  霧失虹橋空輾轉(zhuǎn),香消綠袂獨(dú)徘徊。

  靈風(fēng)有意含煙去,冷月無心照影來。

  神女堪嗟原是夢,鬢絲寸寸已成灰。

  注:

  (1)南朝民歌《楊叛兒》:“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

  (2)青雀即《山海經(jīng)》中為西王母所遣之使者青鳥也。

  (3)魏曹植離京途經(jīng)洛水,夢甄氏為洛水神女,乃作《洛神賦》。

  喝火令(三首)

  番風(fēng)已試,舊夢漸杳,睹景思昔,情不能已。

  和淚梨花面,含情柳葉眉。似羞還喜語低低。欲說來年舊約,莫使又相違。 紅袖何堪憶,青梅豈可追?心魂空有夢相隨。酒醒燈昏,酒醒畫簾垂;酒醒星稀月落,顧影不勝悲。

  朔氣凝花露,迷煙鎖樹嵐。晚風(fēng)城陌雨斑斑。悵悔心腸猶窄,衣薄任春寒。 香篆情難了,錦書人未還。蓬山已隔九重天。惟有相思,惟有對愁眠;惟有夢中攜手,同倚畫欄邊。

  門掩瑤琴靜,堂空畫筆閑。新詞一曲且無眠,遙盼手機(jī)傳信,幾度暮云間。 紅豆分明在,青衫逐漸寬。多情自古總難全。惆悵今宵,惆悵月偏圓;惆悵流年似水,何日共嬋娟?

  [中呂]山坡羊

  新浪微博注冊有郭某某者,自封為紅十字會商業(yè)總經(jīng)理,并高調(diào)炫富,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

  紅商有路,黃金無數(shù)。小娘兒偏有干爹護(hù)。富何如?貴何如?流光容易消磨去。范蠡石崇都做了古。榮,也是虛;枯,也是虛。

  [南呂]一枝花

  西南五省大旱,聞喜降春雨。

  秧苗清減了綠肥,桃李飄零了紅瘦。望茫茫黃塵三尺厚,嘆悠悠白水一時休,千萬畝作物無收。正五省災(zāi)情透,是百年難遇秋。貯不住都糧米空倉,當(dāng)不的也泥茶下口。

  [梁州]新浪網(wǎng)思源行動,紅基會送水車流,同胞有難齊伸手。我這里心牽壩寨,他那廂愛鎖山溝,血濃于水傳遞著深情久。眼覷著志愿者你一元錢他一瓶水捐錢捐物誰肯落人后?哎呀!端的是愛滿神州。

  [尾聲]喜煞人驚雷忽打黃昏后,驟雨初生天際頭。潑喇喇廣灑甘霖夜連晝。解旱情施高炮氣象作業(yè)趁時候,謀對策下田疇農(nóng)科服務(wù)當(dāng)助手,只愿的萬戶開顏笑回首。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