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xué)閱讀>評論

溆浦大小端午節(jié)

來源:禹經(jīng)安 向芳瑾   時間 : 2016-05-27

 

分享到:

  溆浦有兩個端午節(jié),稱農(nóng)歷初五為“小端午”,十五為“大端午”,其習(xí)俗已沿襲有兩千年之久。

  端午節(jié),是紀(jì)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溆浦是屈原流放的定居地,也是屈原作《楚辭》的取材地。溆浦是使屈原從楚國政治家轉(zhuǎn)換成為一位偉大文學(xué)家的地方。當(dāng)楚國郢都被秦國攻破的消息傳來后,他悲憤的離開溆浦,去洞庭湖畔的汨羅,臨行時人們含著熱淚送他上船。當(dāng)屈原懷石沉入汨羅江的消息傳到溆浦,人們悲痛欲絕,爭先恐后劃船去營救這位和他們朝暮相處的三閭大夫。相傳,這就是溆浦龍舟競渡的起源。因此溆浦人過端午節(jié),要比一般地方熱烈隆重。

  據(jù)古文獻記載,溆浦“雙端午節(jié)”與東漢初馬援平“五溪蠻”有關(guān),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清乾隆《溆浦縣志》記載:“東漢初五溪蠻為亂,朝廷命馬伏波(馬援)征五溪蠻、令(五月)五日進兵,士卒有難色。伏波曰:端午佳節(jié),蠻酋必醉,進可成功,今日乃小端陽也,后將與諸將過大端陽。即進兵,諸蠻果醉,剿平之,乃于十五大餉士卒,遂名曰大端午,至今仍之。”后馬援在征討“五溪蠻”時病死軍中,后人為紀(jì)念他,在沅水和溆水邊廣建“馬王廟”。馬王廟又稱“馬援廟”“伏波宮”,人們在雙端午里,不僅要祭祀三閭大夫屈原,也同時祭祀這位病死在戰(zhàn)場上的伏波將軍。

  自農(nóng)歷五月初五起,人們就沉醉在節(jié)日的氣氛之中。女人們忙于包粽子、懸菖蒲、掛艾葉、繡香包,買鴨捉鵝,計劃節(jié)日飲食和外出的穿戴,而男人們則忙于龍舟競渡的準(zhǔn)備,下水操練,宴請賓朋,走親訪友,發(fā)放請柬等活動,一直要鬧到十五龍船上岸為止。熱鬧非凡的大河(沅水)和小河(溆水)龍舟競渡,是一年中最激動人心的賽事。

  溆浦龍舟競渡有著悠久的歷史,據(jù)《湖南省志》記載,我國“龍舟競渡最早始于武陵”。武陵即“武陵郡”,溆浦西漢時為武陵郡治所在地,故溆浦是我國“龍舟競渡”的發(fā)祥地。溆浦的龍舟競渡,至今還保留很多原始古老的習(xí)俗。它的規(guī)模之大,競爭之激烈,讓世人矚目。

  龍舟競渡分兩地進行。沅水一帶稱“大河龍舟”,溆水一帶稱“小河龍舟”。溆浦大河龍舟,頭高尾翹,船成梭子形,全長26至28米,尾部翹起呈燕尾狀,尾高達2.8米,可載70余人。人員大體安排是橈子手56至60人,舵手2至3人,舞頭旗1人,坐頭(又稱搶水手)2人,腰旗手1人,鑼鼓手2人,鐵炮手1人,吹嗩吶1人。溆浦龍舟自古以來就沒有裝龍頭和龍尾,它是以舞頭旗者為“活龍頭”,舞頭旗者是全船的總指揮,必須是身體健壯、頭腦靈活、懂水性的青壯年。大河龍舟在比賽時,首先把兩船靠攏排齊,每條船上都有三位身強力壯的搶水手,他們抓住對方的船幫,當(dāng)鐵炮和緊促的鑼鼓聲響起,雙方的搶水手就把對方的船使勁往后推,這就如蒙古草原上的摔跤手,力氣強者就爭得了起跑的優(yōu)勢。不過,這種古風(fēng)俗也常常引起龍舟之間的斗毆。

  溆浦小河龍舟,有專用比賽的“黃瓜底”船,而不是用平時搞運輸?shù)钠桨宓状H藛T大約在20至28人之間,也是無龍頭無龍尾。相傳屈原懷石沉江的消息傳來后,人們就在河中任意劃了一艘漁船前去營救,沒有龍頭。以后,這種船就成了溆浦小河的龍舟了。這種船輕巧靈活,劃起來速度很快。

  龍舟自農(nóng)歷五月初五下水前,都要到屈子廟中祭祀,然后下水在河中訓(xùn)練,從初五開始,河里的龍舟要進行一對一的比賽。五月十五大端午這天清早,全縣各地的龍舟都要向集中地點靠攏。這一天河中設(shè)了許多彩船,彩船上請有藝人吹唱。大賽前,縣城和江口鎮(zhèn)的大商家都會給本家的龍舟“賞紅”,這也會引來非宗族的龍舟來“搶紅”。這一天,沅水、溆水兩岸人山人海。河里漢子們的吶喊聲、嗩吶聲、鑼鼓聲、鐵炮聲、鞭炮聲,岸邊人海中的助威聲,震天動地,城內(nèi)萬人空巷。得勝歸來者殺豬宰羊慶祝,敗者垂頭喪氣。溆浦民瑤稱:“寧可荒掉一垅田,不可輸?shù)舭?扒即劃)龍船。”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