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閱讀>評論

田野里的古國

來源:凌鷹   時間 : 2016-06-27

 

分享到:

  湘江下游支流溈水河畔,一片正在抽穗的稻田,在夏季的陽光下泛起一層深沉的墨綠。這本來是個盛產水稻的大糧倉。如果不是那個叫姜景舒的農民挖紅薯的時候一鋤頭挖出了那件四羊方尊,他們怎么也不會想到,這樣一大片遼闊的稻田里,居然沉睡著一個青銅王國。

  黃材炭河里遺址雖然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因為那只四羊方尊而成為全球焦點。但2001年6月19日這一天,對于這片皇天后土,又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寧鄉(xiāng)縣黃材鎮(zhèn)四個在溈水河中游泳的學生,居然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件獸面紋青銅瓿。這件青銅瓿口沿斜折,短頸,圓肩,腹下收。肩部有四處鑄造時留下的痕跡。腹部和圈足上有四道矮而薄的扉棱,圈足上部有四個方形鏤孔。頸部有三周凸弦紋,肩部飾夔龍紋,以云雷紋為地,腹部和圈足上飾獸面紋。這是炭河里遺址已經出土所見商周青銅瓿中最大的一件。

  獸面紋青銅瓿既然是在河里發(fā)現(xiàn)的,這就值得深究了。根據(jù)相關文獻記載和所在處地理考證,出土這件銅瓿的地點,在商周時期并沒有河流,而是后來雨水沖刷形成的,此瓿可能是被雨水沖刷到溈水河的。而溈水河與黃材炭河里遺址相距只有一公里,隨水驚現(xiàn)的獸面紋青銅瓿,與黃材炭河里遺址自然有絲絲縷縷的必然聯(lián)系。炭河里遺址為橢圓形山間盆地,東西長,南北窄,地勢平坦,中央是浩浩蕩蕩將近千萬平方米的沖積平原,三面高山環(huán)抱,盆地中央一馬平川,塅溪、勝溪、蒿溪分別從北、南、西三面沖出山口在盆地西部匯入黃材河,遺址部分已遭河水沖洗。被四個學生發(fā)現(xiàn)的獸面紋青銅瓿,也許曾經就靜靜地躺在這片沖擊盆地的某個角落。

  遠去的時光,早已湮沒了那座商周古城青銅的撞擊聲?,F(xiàn)代人探微歷史源頭的心跳,卻重新將這座商周青銅王國喚醒。然后,我們看到,這座商周都邑的城內宮殿是多層重疊的。它的第一期(第5層)宮殿建筑的廢棄堆積,經C14測年為2965±40;第二期宮殿建筑廢棄堆積為2925±30,一般認定為公元前1055至975年。按夏商周斷代工程標準,西周紀年始自公元前1046年,可炭河里城址已經超出了西周紀年的范圍,其使用時間應在商周時期。

  年代雖然被確定,然而,另一個質疑又一直在困擾著國內外的史學家們:這些古老的青銅器,是何人何地鑄造的呢?原材料從何而來?鑄造工藝技術從何而來?冶煉遺址在哪里?這就要說到三苗部落了。據(jù)《韓非子》描述:“三苗不服者,衡山在南,岷江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就是說,三苗部族的范圍大致包括江漢、江淮流域和長江中下游南北、洞庭彭蠡之間的遼闊地域,也就是現(xiàn)在的河南省南部、安徽省西部和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三苗的起源,《國語·夢語》注中說:“九黎,蚩尤之徒也。”即三苗是中華民族“三始祖”之一蚩尤的后人。

  可是,史學界又傳出一種說法,認為三苗在商周時期就已經神秘消失了。但所有的歷史典籍,都沒有發(fā)現(xiàn)關于三苗如何消亡的記載。這就意味著,三苗在商周時期是依然存在的。要想解開這個疑團,我們只能從黃材炭河里城址出土的青銅器與北方中原出土的銅器特征比較去尋找答案。如四羊方尊造型非常奇巧,以四只羊身組成器身,尊的肩部四角以立體羊首裝飾。再如虎食人卣,造型是一只立虎,口內銜有一人。這些青銅器的造型,既生動又寫實,截然不同于中原地區(qū)出土的同類青銅器所表現(xiàn)的莊嚴古樸的風格。

  進一步探究聞名中外的四羊方尊。蚩尤是三苗的始祖,姓“姜”,而“姜”的本義解釋就是從羊從女。四羊方尊以四只羊作為主體,其文化指向可能就是對蚩尤的崇拜。三苗人用以羊為圖飾的四羊方尊作為一種神圣的禮器,祭天拜地敬祖宗,足以說明它與中原地區(qū)青銅器造型和風格不可混淆的內在成因?;蛘呖梢灾苯咏缍?,從黃材炭河里遺址重新蘇醒的青銅王國,很可能就是三苗部族方國。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