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xué)湘軍動態(tài)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xué)湘軍動態(tài)

聶茂:青春是由無數(shù)“一瞬的美”勾連起來的——龔暄婷散文集《時光島》讀后

來源:聶茂   時間 : 2018-12-05

 

分享到:

  徜徉在暄婷靈動而詩意的文字間,我有些傷感,但更多的是欣慰。這些沒有什么雕琢的文字,親切、真誠,如出水芙蓉,流溢出一股天然的青春之美,令人回想起從歷史中款款走來的身影,那是謝道韞“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浪漫遐想,那是李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滿紙柔情,那是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的獨自呢喃,而暄婷正也和他們一樣,走出美麗的時光島,寫下屬于自己的“一簾幽夢”。

  無疑,暄婷是多才多藝的,僅僅從寫作上,就足以讓人感嘆后生可畏。在這片春風十里的時光島嶼上,我充分見識到一位“神態(tài)散朗,頗有林下之風”的美麗暄婷。女孩子特有的細膩與細致,加之豐富多彩的生存感受、閱讀體驗使暄婷在認識事物的時候能夠發(fā)現(xiàn)別樣的新奇,于平常的日子中給生命灌注新的感悟。在《那一剎那間,我懂得了自己》中,作者以“我是一只豪豬”開篇,用動物的視角作為觀察事物的出發(fā)點,既有生命意識中夾雜著的不被理解的孤獨,還有一些嘲弄自我的意味,卻又不失積極向上的姿態(tài)與超越。和許多自視過高、遠賤貴重者相比,暄婷有著不同于同的齡人的自尊與清醒,委實難得。

  通讀這部《時光島》,令我感悟最深的,是作者對于自由的向往與渴求。這也是所有青春文學(xué)共同表達的主題。學(xué)習(xí)的壓力、生活的瑣碎和成長的煩惱隨處可見,纏繞其中的還有對未來的種種憧憬與猶疑,間或生出些許迷茫,雖然有愛的陪伴,但是每個人終將面臨孤零零的“時光孤島”,這是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事實上,人只有站在這座孤島上獨自眺望世界,時間不知不覺從指縫中悄然滲出手掌,這時的心靈才真正拋棄浮囂的塵世,在方寸間找一座修煉自我的靈臺。正如王蒙所說:“這是一個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馳騁萬里,白日做夢,荒唐游戲的年代。”人如何才能可以像海德格爾所說“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我以為,寫作可以給人在迷津處找到駛向世界的渡口,給生命找到一個屬于自我存在的理由,這也許也正是暄婷寫作此書的訴求和價值所在。

  有了這樣的心靈沖動,暄婷的寫作才華得以綻放。時光就在她文字的構(gòu)思和輸出之中漸漸凝固,排列成一行行詩意,充盈著心靈的健康和飽滿?!稌r光島》這個書名起得極好,是獨屬于自我的個體化敘述,雖然也作為篇目之一列出,但是卻十分適合概括出全書的主旨。一座座島嶼在海上星羅棋布,盛滿回憶,又各得其所,都是大大小小事件的勾連與點綴,都是生命的片斷與亮點,這些飄在風中、消失在黑夜中的片斷與亮點因為文字而鮮活,因為回憶而溫馨。時間總是無情,生活在時間軸承下轉(zhuǎn)動的人,在個體生命的交織中品味著酸甜苦辣,又各不相同,我們注定不免要嘆息爬滿臉上的皺紋,也只能在個體的回憶中盡力拼湊著一點補丁找回記憶中的芳華。如果把時間比喻成流水,卻只能望著“抽刀斷水水更流”而不知所措,迢迢不斷的徒增傷悲?!稌r光島》的意義正在于,暄婷用“一瞬的美”或“美的一瞬”的定格的方式把洋溢著理想、熱血和對于未來無限想象的青春劃分為一個個片段,濃縮成永恒的瞬間,刻在字里行間。這時青春就不再是人生洪流中的分支,反而因為被建成一片又一片流光溢彩的島嶼,當她再度回首這段時光的剎那,她用文字對抗了必然流逝的時間,正是作者對于青春的挽留,一如她對于自由和未來美好之爭取一樣。

  一首詩有詩眼,一本書有書魂。在我看來,《時光島》這本書的書魂就是父母的愛。正因為有了父母的愛,以及對父母之愛的感恩、銘記和書寫,《時光島》才如此明亮,如此溫暖。在閱讀中,我特別注意到書中提到父母的地方,并把它們一一標注出來。其中,提到爸爸的地方有9篇文章,分別是:

  1.在《爸爸的腳步》中,作者寫自己“可以分辨出爸爸的腳步聲”;

  2.在《父愛的方式》中,作者講爸爸喜歡對作為女兒的自己喊“兒子”;

  3.在《因為他是爸爸》中,爸爸教導(dǎo)作者獨立;

  4.在《我改變了獨行的色彩》中,爸爸說是作者改變了作者自己獨行的色彩;

  5.在《生活如詩》中,作者陪爸爸在大馬路上跑步,作者和爸爸暗暗較勁,作者和爸爸在角逐中踏出了詩,那是在百忙之中爸爸抽出時間來陪作者放松和自由。

  6.在《鳳凰小城的味道》中,作者回憶起那一年與父母家人一起其樂融融游鳳凰的情景。

  7.在《故鄉(xiāng)清韻》中,作者寫爸爸給她講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我經(jīng)常隨著父母回到這個爸爸降生的地方休閑度假。”“只要回到這里,爸爸就會變得異常童真,這里藏著他的童年趣事。”

  8.在《皮囊之下》中,作者寫自己每次都悄悄把的眼鏡放回原位以免他又找不到,把媽媽喜歡吃的菜為她留多些。這些生活細節(jié)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愛不要口口聲聲冠冕堂皇的口號,要能默默付諸行動去愛,這才是包裹我們真心的“皮囊”。

  9.在《回眸生命》中,作者的思維跳躍很大:“五歲覺得‘我爸最神氣,十五歲時覺得我爸真刻板’”,三十五歲會覺得‘還是我爸最厲害’”。特別是文中一句:“猛然發(fā)現(xiàn)爸爸年輕時的照片,眉眼和自己很像,然后再發(fā)現(xiàn),爸爸越來越變成記憶中的爺爺?shù)哪恿恕?rdquo;這句話令我動容和揪心:“站在影子里守望,前方是過去,身后是未來。”小小年紀,一個看似天真浪漫、無憂無愁的孩子居然有如此成熟而哲理的思考。

  而書中提到媽媽的地方更是有10篇文章之多,它們分別是:

  1.《我在奔跑》:媽媽對女兒的鼓勵催她奮進考中學(xué)。

  2.《看見》:媽媽和我心靈相通,媽媽的眼光伴隨我的腳步。

  3.《少女病》:媽媽因為希望與作者同步成長而患上“少女病”,“她在用清純陪伴我的青春”。

  4.《月的性子》:爸媽難得空閑,一家人說笑吃月餅。

  5.《小金庫的四位客人》:自己辦報刊,賺零錢。“這可比我向媽媽伸手拿到零花錢要有成就感得多。”

  6.《年的味道》:我在大年那晚的零點溜出來放煙霧彈,爸爸媽媽奶奶一家人開心極了。

  7.《這也是一種美》:作者用最簡單的黑色簽字筆,戴著自以為永不過時的媽媽用過后淘汰的舊式名表,她素面朝天。自得其樂。

  8. 《眼鏡記》:作者總是找不到眼鏡,突然媽媽的喊聲沖破樓道:“你的眼鏡在你的包里,崽崽!”

  9.《不?!罚鹤髡咄低祵懶≌f被媽媽發(fā)現(xiàn),作為一個愛寫作的孩子,作者在寫作這條路上,不停地走下去。

  10.《快樂閱讀,滋潤我心》:“小學(xué)時,媽媽強迫我閱讀,外國名著到古典小說,從雜志到經(jīng)典,統(tǒng)統(tǒng)不限。”此外作者還描述了家中媽媽精心布置的爸爸的大書房和作者的小書房,那都是作者遨游知識的海洋。

  我之所以在此以考古般的細致把這些溫暖的文字一一排列出來,是想告訴大家:許多人以為00后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珍惜,以為作為獨生子女的這一代人把父母對自己的愛看成理所當然、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實際上,這些年輕人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銘記父母的愛,他們既可以盡情地撒嬌,可以沒大沒小的打鬧,也可以把涌動于心底的一份感動藏在小小的內(nèi)心世界,讓偽裝的成熟寫在臉上,卻無法掩飾在眼睛里的淚光和柔情。正如暄婷在《時光島》的前言中所說:“我在用我的行動撕掉所有貼在我身上的標簽,以一種無聲的方式向所有人宣言——這個站在你面前的大眼睛女孩,并不僅僅只是你以為的那樣。”暄婷代表著00后的這代人,正在走一條打破人們慣常思維的舊路,他們冒著不被理解的風險設(shè)置自己。王小波說:“對生活做種種設(shè)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設(shè)置動物,也設(shè)置自己。”我能發(fā)現(xiàn)暄婷在文字中以一種行走的姿態(tài),不卑不亢地展示自己的獨特,解除陳規(guī)陋習(xí)對生命設(shè)置的種種障礙。在《皮囊之下》中要極力擁抱表層行動背后的“人間真情”,字里行間,感人至深。暄婷有著超出同齡人的成熟與沉穩(wěn),更有著女孩子細膩與敏感,她極力想要維護自尊與自愛,但她既沒有“黛玉式”自尊而又脆弱的心腸,也沒有“寶釵式”式的冷艷與圓滑,她所追逐的是“介于冰冷理性和炙熱感性中的平衡”。于是,在她筆下我們看到了她人格的平衡,既有含情脈脈的家庭生活,還有待人接物的種種見解;既有她浪漫的國際之旅,更有她日常的社會足跡,包括去記錄殘疾歌手或是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街談巷語。

  與此同時,自由在暄婷筆下也有一種平衡感,即自覺地將文字還給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她在五彩斑斕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所以她筆下的自由感建基于她獨立多思的人格之上。雖然她也曾矛盾,在規(guī)矩和自由的領(lǐng)地發(fā)生心靈沖突,但是她自己往往可以找到平衡的切口,讓所有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在她的筆下都變成對生活圓滿的愛的觀照。但這種愛并不會成為她人生中飛翔的負累。正如歌德所說:“一個人只要宣稱自己是自由的,就會同時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稱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會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暄婷極其欣賞“奧黛麗·赫本”:“她就是她自己”,做真實的自己也正是她的渴望。但是暄婷同時又能夠?qū)χ車娜?,無論是父母老師還是同學(xué)朋友,都能保持一份尊重與理解,乃至必要時的隱忍與退讓,而非為了個人自由挑戰(zhàn)規(guī)則,或用反抗的手段去咄咄逼人,或為了穿上華麗的偽裝去做凌駕他人之上的女王。

  某種意義上,高考與學(xué)習(xí)的重壓,讓多少學(xué)生都在無形中失去自我,或是處于手足無措的迷惘,我多么害怕學(xué)生的心靈在這其中被扭曲與壓制,走向精致利己的圓滑或者渾渾噩噩的逃避與麻木。但有著文藝基因卻毅然選擇了學(xué)理科的暄婷沒有在壓抑中失去自我,她一直以理性而清醒的方式面對這個紛擾的世界。盡管以她的年齡,要充分理解這個世界,看起來是那么遙遠和艱難,但可貴的是,她心態(tài)平和,不急不徐,堅定地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

  從更大的視野上說,《時光島》不僅僅是寫給自己的,而是獻給處在風華正茂的同學(xué)們。暄婷用一種找回心靈家園的方式,用文字或者繪畫,截斷時間河流的片斷,壘出記憶的島嶼,把一路走來的“一瞬的美”勾連起來,做一次放飛自我又回歸自我的旅程。

  黎巴嫩作家紀伯倫說過:“你不可能同時擁有青春和青春的知識。”但我以為,暄婷把“一瞬的美”收集起來之后,她不僅擁有了青春,也擁有了青春的知識。因為,我們不必等候青春的經(jīng)驗在生命的黃昏才得以總結(jié),青春的美好與不足,快樂與煩惱,經(jīng)過之后必將留痕。暄婷及時地聚焦并記錄這些印痕,也許某些書寫還有些許生澀,但筆端里有了一份對文字的珍重和敬畏就足矣。這樣的書寫,雖談不上“激揚文字”或家國情懷,但暄婷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她努力嘗試用記憶打撈青春、用藝術(shù)獲取自由、用感恩銘記愛,這就是對“恰同學(xué)少年”的最好注腳,這也是我閱讀此書的最大收獲。

 

  作家簡介:

  聶茂,原名陳慶云,湖南祁東縣人。中南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小說學(xué)會副會長,湖南省視覺藝術(shù)評論委會副會長,湖南省首批“文藝人才三百工程”入選者,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委,魯迅文學(xué)獎評委等。1999年3月出國,2003年8月取得博士學(xué)位,2004年7月回國,被中南大學(xué)以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同年9月由助教直接破格晉升為教授、學(xué)科帶頭人。已出版各類著作40余部,被《讀者》《青年文摘》《散文選刊》和《小說月報》等轉(zhuǎn)載作品70余篇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和省部級項目10余項(含重大課題2項)。獲湖南省青年文學(xué)獎、《人民文學(xué)》散文大獎和中國文聯(lián)文藝評論二等獎等。有作品譯介到國外。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