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湘軍動態(tài)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湘軍動態(tài)

龔旭東 黃守愚:六經(jīng)責我開生面——紀念王船山誕辰400周年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湘江深度   時間 : 2019-11-29

 

分享到:

  王船山湘西草堂

 

  ■編者按

  重新發(fā)現(xiàn)、解讀、傳播王船山

  這是一場卓絕孤苦的生命書寫,磨血式的精神殉道。一介山野書生,數(shù)十年深藏于衡山腳下的草堂,奮筆疾書,朝夕不倦,以至虛弱到手不能提筆,腕不勝研磨。沒有紙了,就寫在賬簿上、香火紙上。沒有墨了,隨手注上一些藥汁又接著寫下去……他寫下的1000多萬字,一字一句蘸滿血淚。其迸發(fā)的精神與思想,如驚電雷霆滌蕩民族靈魂,續(xù)接中華文化慧命。

  一位湖南人的名字,因此銘刻于史冊。

  船山先生王夫之,毛澤東眼里的“東方黑格爾”。今年,是他誕辰400周年。

  他生前曾預言:“吾書二百年后始顯。”身后一百多年間,他籍籍無名。但船山之學,正成為中華文化復興與民族復興大業(yè)過程中的顯學。重新發(fā)現(xiàn)、解讀、傳播王船山的文化接力,已綿延300余年。

  船山先生是中國文化中特立獨行的思想重鎮(zhèn)。他是中國文化的驕傲,更是湖南的驕傲!

  船山先生的價值與作用,并不在他活著的時代,而在他被“發(fā)現(xiàn)”的時代。

  身為湖南人,不可不知湖湘先賢船山先生的人生故事、思想精華、精神特質(zhì)。本期湘江周刊,我們用兩個專版的超常篇幅來紀念湖南的這位偉大先賢,探尋王船山的歷史與當代意義,講述船山著作的出版歷史,推薦面向大眾解讀船山的圖書,以期致敬先賢、溫故知新,助推新時代湖南文化的發(fā)展,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王船山精神的當代價值與意義

  龔旭東

  今年,是明末清初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王船山先生誕辰400周年。船山先生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史、哲學史集大成者,近代啟蒙思想先驅(qū),湖湘文化繼往開來的優(yōu)秀代表,反思船山對明清以來湖湘及中國歷史的重要價值,對當代湖南、當代中國的現(xiàn)實意義,應該是紀念王船山誕辰400周年的題中應有之義。

  曾經(jīng)陪同一位北方朋友參觀岳麓書院,特地帶他去書院內(nèi)的五所祠廟拜謁濂溪等理學先賢,特別向他介紹了船山祠及王船山的自撰聯(lián):“六經(jīng)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朋友一見此聯(lián)即大為嘆服,敬佩不已,此后一路上不斷念叨。

  船山的自撰聯(lián),將他一生行為與精神的特點——原道、踐道、殉道——表述得淋漓盡致。船山人格魅力于此聯(lián)即可見一斑。

  原道:“六經(jīng)責我開生面”

  明代湘人以尚氣為一特征,但缺乏宋代湘人之原道精神。尚氣易于走向極端,流于任性使氣,于是常常浮躁而虛談,缺乏宋代湘人潛沉而充實的原道精神底氣,這也造成了后世湘人性格中容易沖動、任性霸蠻之弊。故在思想文化創(chuàng)見和原道精神方面,明代湘人遠不及宋代湘人來得有氣魄、有魅力。這種狀況在明末清初有了一個巨大的改觀,使得湖南文化有了異軍突起和驚世駭俗的大突破、大建樹,繼承并超越了宋代湖湘學派傳統(tǒng),更給整個中國思想文化史帶來了震古爍今的大整合、大創(chuàng)獲。

  造成這一思想文化奇觀的,就是王夫之船山先生。

  王船山身處“天崩地坼”的明末清初之際,以一介書生而投入反清復明斗爭,失敗而歸于失望。迸濺的鮮血,困厄的危局,萎靡的士林,疲憊的民心,使他創(chuàng)巨痛深,遂長期隱居,發(fā)憤著書,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教訓,對數(shù)千年中國的歷史、思想、文化作溯流窮源、追根究底式的研究。他的原道,絕非單純的學術文化之思,而是在民族文化危亡的緊要關頭而作的發(fā)憤之思,他探尋民族文化衰弱萎靡的原由,力挽民族文化之頹敗與消亡,重振民族文化之血脈,這從根本上使他的思考與探尋具有了經(jīng)世致用的本質(zhì)底色、空前的批判精神和實事求是態(tài)度。

  王船山年青時代肄業(yè)于岳麓書院,傳承了“求仁履實”“經(jīng)世致用”的湖湘學統(tǒng),并創(chuàng)新發(fā)揚。他特別批判明代陸王心學的浮夸虛談、不務實際,認為其狂妄流害是大明漢民族敗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奮然自異,浩然獨往,上承周敦頤、胡氏父子(胡安國、胡宏)和宋代湖湘學派,下啟陶澍、曾國藩、譚嗣同和近代湘學,在邪說四起、正學不張的社會氛圍中,審察數(shù)千年來中國歷史興亡、政治得失及儒釋道諸種文化的內(nèi)在利弊,以空前充沛的理論勇氣和辯證創(chuàng)造精神,否定之否定地推求、闡釋、超越、刷新了中國儒學文化傳統(tǒng),力求從根本上為民族及民族文化的自立、自為、自新、自強找到一個實實在在的根基。他的思想博大而精微,明道而致用,體用兩洽,由哲學輻射到文化的各個方面,可謂“盡告民之所知而知無不至,乃以集大成而為大成”(船山評價孔子語)。梁啟超在論述湖南學風沿革時,說他“以孤介拔俗之資,沉博多聞之學,注經(jīng)論史,評騭百家,著作等身,巍然為一代大師”。

  王船山的憂患意識、明道致用、批判創(chuàng)新、兼容并蓄、博大精深……使他在眾多方面達到并代表了中國古代哲學、歷史、思想文化的最高水平,成為中國古代文化和古典哲學集大成的、百科全書式的批判繼承者、總結(jié)者、終結(jié)者、發(fā)揚光大者。同時,也成為了湘學最具典型意義的代表。

  踐道與殉道:“七尺從天乞活埋”

  船山之原道精神,即“六經(jīng)責我開生面”;船山精神的另一大要點,乃是踐道、殉道,即“七尺從天乞活埋”。

  王船山在中國思想文化史與古典哲學史上的貢獻與意義,不僅在于集大成,更在于“開生面”,以當今的話語言之,即整合之后的創(chuàng)新、開拓:他全面批判并刷新宋儒以來的原道思維理路,上溯直入先秦儒學的內(nèi)核,旁及釋道,將中國古典思想文化燴于一鍋,猛火爆烹,慢火細熬,創(chuàng)制出自己視通古今、胸羅萬象的新菜式。因而,“六經(jīng)責我開生面”之語實非虛妄狂言,而是真正以身踐道、殉道,真可謂千古一人而已。

  船山的殉道精神,感人至深,亦非常人可及。在清初政治高壓、避禍鄉(xiāng)間、饑寒交迫、體弱多病的境遇之中,在長夜孤燈、友朋隔絕、情志悲憤的長期孤獨寂苦的心境里,船山以艱苦卓絕的心力,燃燒自己的生命,接續(xù)民族文化的命脈于存亡斷續(xù)之間、未死方生之際,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宋代理學大師張載語)的慈悲苦修大愿心,殉其文化理想之道。這樣的殉道,其艱難苦楚絕非語言所能盡述,唯船山自己所下的絕誓“活埋”二字可以略表。張載之語,宋以來儒者(包括現(xiàn)代新儒家們)多以此自勵或自任,而真能當之者實在罕見,船山先生庶幾于近之矣。

  船山74年的生命中,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以自我“活埋”方式殉中國文化之道。他遍批古經(jīng),審視歷史,著述不已,著作近百種,上千萬字。自古仁人志士殉道的方式甚多,并非只有殺身成仁之一途。知恥近乎勇,力行近乎仁,船山知民族之大恥而力行文化復興之偉業(yè),確具仁勇之美德。他的殉道,同時即是原道與踐道,他不是在流自己血,而是在磨自己的血作墨來書寫復興中國文化之書。他以“磨血”的方式,蘸著自己的血肉生命,咀嚼中國文化的歷史與現(xiàn)實積存,在切膚揪心的痛感中,蕩滌其中的沉渣與浮沫,激活民族文化的內(nèi)在生命力與再生之見力;他將自己的全部生命潛沉下去,深入到民族靈魂與民族文化的最基層,從整體上實行庖丁解牛式的審視與發(fā)現(xiàn),在更高的層面上激活與創(chuàng)新民族文化,張揚民族靈魂。

  船山先生的這種精神血拼式的殉道,滌蕩了民族靈魂,振作涵養(yǎng)、激揚了民族復興的士心、士氣,凸現(xiàn)了精神層面和文化建設上的經(jīng)世致用特質(zhì)。“六經(jīng)責我開生面”這種精神上扎硬寨、打死仗的心氣、意志與威勢,“七尺從天乞活埋”這種甘于寂寞孤苦的沉潛執(zhí)拗心態(tài)與決絕精神,正是湘學氣質(zhì)與湘人精神最集中、最特異、最生動傳神的體現(xiàn)。

  船山去世后著作散佚,極少刊刻,一百多年間少有人知其姓名,可說是“活埋”之后更遭“雪藏”,但其精神不死,浩氣長存,一遇春機即萌生氣,時間愈久而流光愈顯,成為在整體上終結(jié)中國古典思想文化、開啟湘學新時代和中國思想文化新氣象的轉(zhuǎn)折點。

  繼往而開來:“吾書二百年后始顯”

  船山對新時代新氣象的開啟,首先在于他對后世湘學學風的啟蒙影響,他將原道精神與經(jīng)世致用的踐履篤行結(jié)合起來,確立了明道濟世、求仁履實、體用合一、不囿成見、兼容并包、與時偕行、通變求新的湘學傳統(tǒng),后世層出不窮的湘籍人杰無論宗黨傾向,皆同聲稱頌,無不對王船山傾心仰慕,對其思想學說爭相學習以為己用,對他代表的湘學學風無不崇奉篤行。這種奇特的歷史現(xiàn)象,正可見出船山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

  船山生前曾預言:“吾書二百年后始顯。”從康熙六年(1667)船山窮居深山專事著述開始,至同治六年(1867)曾國藩刻印《船山遺書》,正好二百年。船山的影響遍及乾嘉之后的湖南士林,并在陶澍之后各湘籍人才群體的形成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陶澍、魏源、鄧顯鶴、歐陽兆熊、賀長齡兄弟、湯鵬、唐鑒、劉人熙、歐陽中鵠、王先謙、譚嗣同、黃興、蔡鍔、宋教仁、譚人鳳、禹之謨……以至于毛澤東、劉少奇、胡耀邦等新一代湖南人杰群體,無不受到船山的影響,并將船山學風發(fā)揚光大。

  船山對近現(xiàn)代學風的滋養(yǎng)、激勵、普及開來,進而影響到近現(xiàn)代的湖南民風。自古蠻荊之地湖南的民風,因船山精神與學風真正得到了理論的滋潤,使湖南人在近現(xiàn)代以來每一個歷史轉(zhuǎn)折關頭都有淋漓盡致、壯烈如歌的歷史作為與貢獻。

  真正的文化思想者常常孤獨。如何讓他們不再孤獨……

  秋日,來船山故居湘西草堂拜謁,心中有難以言說的感動與感慨。

  堂屋里,船山像兩旁那副“六經(jīng)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的自撰聯(lián)是賴少其先生書寫的,賴公特有的金農(nóng)“漆書體”古拗樸拙、奇崛遒勁,極好地表現(xiàn)了船山特有的遺世獨立、孤介超拔、傲視蒼穹、不同流俗的性格,這使我十分佩服和感謝當初請賴公書寫此聯(lián)的那位不知名的先生。草堂的守護者對我說,許多參觀者不喜歡這副對聯(lián)的字體,認為“不好看”,我有些苦澀地笑了——他們并不懂得船山——真正的文化思想者常常是孤獨的,這是他們的命。草堂門前有兩棵古柏,在風水上說頗不吉利,草堂守護者告訴我:船山最不信邪,偏要在自家門前種上兩棵柏樹,以證其非。這就是船山。有這樣的精神、膽識與勇氣,方能成為舊時代、舊文化的終結(jié)者與新時代、新文化的拓荒者。

  我的眼前,是從草堂帶回的一塊當年老磚,灰青如鐵。它讓我想起那位數(shù)十年如一日“活埋”自己而孜孜于原道、踐道、殉道的老人。其實,四百年來,中國受惠于他的很多、很多。我們都受惠于他,但我們對他的了解和理解還很少、很少。

  “道莫盛于趨變。”然而,道之變里,亦必須有不變的堅守不移在。思之審之,這不變即應是船山式的原道、踐道、殉道精神。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當代湖南文化、復興與振興當代中國民族文化,必須要以這種原道、踐道、殉道的精神為基底。這,正是王船山精神的當代價值與意義之所在!

  船山之學,應該成為振興湖南文化和民族復興大業(yè)過程中的顯學。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湖南日報湘江周刊主編)

 

  呈現(xiàn)和發(fā)掘王船山在21世紀的生命力

  黃守愚

  如何理解和概括王船山的思想

  王夫之,世稱王船山,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明末清初三大儒,是中國近現(xiàn)代精神領袖、湖湘文化精神領袖。陳獨秀在《歡迎湖南人底精神》說:“二百幾十年前底王船山先生,是何等艱苦奮斗的學者。”侯外廬說:“他在湖南山洞里著作有那樣大的成就,我們不能不欽服他可以和西歐哲學家費爾巴哈孤處鄉(xiāng)村著書立說并輝千秋。”

  不同的學者可以從船山著作里讀出不同的思想。我反復琢磨,最終確定可用24個字概括王船山的思想:天下為公,黃中立法,乾坤日新,成均仁義,存神作圣,全生全歸。

  天下為公可謂之天下主義,為世界主義、全球正義、“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理論基礎。黃中立法,是指擔當天下責任,以仁義立法,呈現(xiàn)良心,確保天道正義。王船山推揚圣人精神。圣人精神是科學精神和仁義精神的統(tǒng)一體,其表現(xiàn)為知識上升為良心,仁義統(tǒng)帥理性。乾坤日新,是指人應當效法乾坤日新之德。成均仁義,指雖然世界不均而不測,但要運用圣人精神,因時創(chuàng)造仁義,制器立法,重立乾坤,成均天下。存神作圣,指存儲更多的內(nèi)外之“神”(動力、法則、理性、德性),爭作圣人,證成天道正義。人人皆有作圣作祖的可能,機會平等,自由競爭,全靠個人努力。此即康德之“自律”。全生全歸,是指通過存神而全備完美地生發(fā)生命的良能,達成道德目的,實現(xiàn)義命合一而不朽。王船山學說貞生安死,為人類建構(gòu)了一套完備的價值體系,是安身立命之學,亦可謂安心之學。

  對于船山精神,要先“照著講”,并在21世紀“接著講”

  我主編《王船山語要》,歷時兩年,力求呈現(xiàn)王船山對于中國文化的理解,還原王船山的邏輯思路,解釋王船山為何如此思考問題。

  王船山在批判、重建中國文化的時候,認識到了“發(fā)生學”問題。他雖然處于“古典科學”時代,卻有“現(xiàn)代科學”的思維能力,認識到了“思想”基于知識、技術的“底盤”。因此王船山重視圣人傳統(tǒng)、圣人精神,要求擴充知識,建構(gòu)??浦R系統(tǒng),知、能日新,再由事實判斷上升到價值判斷。我們要順著王船山的邏輯思考現(xiàn)代新問題,如公民精神、全球倫理等,整理對現(xiàn)代有啟發(fā)意義的船山語錄,呈現(xiàn)和發(fā)掘“新王船山”在21世紀的生命力。對于船山精神,先要“照著講”,并在21世紀“接著講”,造前人未造之境,呈現(xiàn)今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

  王船山在湖湘文化、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學術界認為王船山是中國古典哲學最高峰,與西方古典哲學最高峰黑格爾是雙子座,我倒覺得王船山與康德在普遍主義方面有相似性,康德講“世界公民”,王船山講“天下公民”,不過,王船山更講“人物一體”,為萬類立法,比康德更有超越性。就思想的廣博而言,朱熹、王船山并駕齊驅(qū),但就思想的深邃性、前瞻性與邏輯的嚴密性而言,王船山后出轉(zhuǎn)精,在朱熹之上。因此,在中國文化史上,王船山是一座最高峰。

  在當代學習船山思想要有一個科學態(tài)度

  王船山是近現(xiàn)代中國文化、湖湘文化合法性的依據(jù)和淵源。其思想在他生前沒有廣為傳播,身后長期被冷落。1839年鄧顯鶴刊刻《船山遺書》后,王船山的思想逐步走紅海內(nèi)外,成為辛亥革命的理論依據(jù),對近現(xiàn)代史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因此,王船山被尊為中國近現(xiàn)代精神啟蒙的先驅(qū),也被洪門尊為五大始祖之一。

  在當今時代,學習王船山的思想要有一個科學態(tài)度,因時制宜,不能刻舟求劍。王船山的思想內(nèi)容博大,如何學習也要因人而異。學習王船山,在于學習王船山的真精神,也即圣人傳統(tǒng)和圣人精神。圣人精神,即呈現(xiàn)良心,是天道正義。譬如人工智能、轉(zhuǎn)基因問題至今爭論不休,都有待于圣人精神的澄明。在王船山看來,人實負有關照萬類的責任與使命,“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在于對天下負責,證實天下的良心。因此,對于當今中國人而言,有兩個問題迫在眉睫,一個是重建中國文化,一個是天下一體化。這是王船山思考了一輩子的問題,也是我們不得不面臨的問題。

  重建中國文化,要解決什么是“中國”、什么是“中國人”的問題;天下一體化,要解決世界大一統(tǒng)的和平秩序問題。讀王船山的書,了解王船山在當時解決重建中國文化、天下一體化兩個問題的邏輯思路,再回到現(xiàn)實,思考如何在當今因時制宜地解決這兩個問題。

  (作者系文化學者,《王船山語要》主編)

 

  學者論船山思想的當代意義

  船山哲學在今天可以作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如在知行關系上,船山提出了“知行相資以為用”“并進而有功”的知行合一觀。他批評當時一些學者“離行以為知”,或者沉溺在訓詁、辭章之中,或者逃避現(xiàn)實,身心如槁木死灰。他十分強調(diào)“行”,強調(diào)實踐及其功效。今天,我們也面對著知行脫節(jié)的弊端,重新詮釋船山重實行的主張,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又如,在倫理學方面,“理欲關系”涉及的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道德倫理規(guī)范與人的感性欲求的關系問題。對此,船山強調(diào)的是“欲中見理”,突出了欲與理的統(tǒng)一性。“天理寓于人欲”的思想在今天也具有積極意義。

  —— 郭齊勇(作者系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

 

  王船山是偉大的愛國者。堅持民族主義,堅持民族氣節(jié),是貫穿船山一生的紅線。他對近現(xiàn)代中國最大的影響也是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所以一些學者稱船山是“中國近現(xiàn)代的精神領袖”。楊昌濟在1914年湖南船山學社成立時,把船山的傳統(tǒng)民族主義思想轉(zhuǎn)換成了現(xiàn)代愛國主義思想,使之繼續(xù)發(fā)揮其應有作用。這種認識,對毛澤東、蔡和森等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王船山在理論上為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思想增添了許多新內(nèi)容,如強調(diào)華夏與夷狄的概念是相對的,可以相互轉(zhuǎn)化;如將夷夏之辨提高到古今之通義高度。船山有“三義”說:“有一人之正義,有一時之大義,有古今之通義。”“不以一時之君臣,廢古今夷夏之通義”。所謂“一人之正義”,即對某個地方割據(jù)勢力效忠;所謂“一時之大義”,指對一朝一代的君主效忠;所謂“古今之通義”指對整個中華民族效忠。只要人類社會還是按地域劃分為國家,人們在進行各種社會活動時,總會遇到“三義”的問題。因此,船山的“三義”說具有超越時代的普遍價值。

  —— 王興國(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湖南省社科院研究員、船山學社社長)

 

  船山整個歷史哲學的中心思想,即在指明天道的公正不爽。船山的《讀通鑒論》和《宋論》二書,透出了他個人忠于民族文化和道統(tǒng)之苦心孤詣的志事,指示了做人和修養(yǎng)的規(guī)范??梢哉f他書中每字每句都是在為有志做圣賢、做大政治家的人說法。

  ——賀麟(著名哲學家、當代新儒家代表人物)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