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文學閱讀>散文

擺地攤的春鳳

來源:湖南日報 - 11版 湘江周刊 鄧文慧   時間 : 2020-07-10

 

分享到:

 

  幾年前,我在寧鄉(xiāng)溈山精準扶貧,工作忙碌時,十天半月甚至個把月不回家。為了填補愧疚感,我習慣買些溈山土菜,接桶山泉水,作為回家給家人的“見面禮”。

  溈山平均海拔700多米,典型的高山盆地。集鎮(zhèn)就在盆底,熙熙攘攘,頗為熱鬧。記得那是9月底的一天,我準備帶點土家伙回城。秋天的苦瓜、南瓜、絲瓜、茄子、辣椒、豆角等看上去沒有夏季的個頭大,但風味也更見厚道。我蹲下身子想買南瓜,左顧右盼,卻不見攤主。

  旁邊一個蹲在地上的女攤主,卻主動地招呼我了:你買南瓜?你到對面那里去買呢!她快言快語,矮墩墩的身材看上去結實健康。原來是我們村老高的堂客春鳳。我朝她會心一笑,還沒有等我開口,春鳳就揮著右手,指著對面女攤主,大聲說:喂!喂!喂!他是我家恩人,賣南瓜給他優(yōu)惠點。

  粗獷的嗓門,夾雜豪爽的笑聲,引得對面的女攤主咯咯地笑,倒讓我這個大男人有些不好意思了,趕緊挑了一個大南瓜。轉身回來,又在春鳳的攤位上買了兩條絲瓜、幾個茄子、一把豆角。末了,她還硬塞給我一把小菜,說是自己家種的,城里買不到,只管放心吃。我連聲說著“多謝!多謝!”,趕緊開車跑了。

  回家的路上,我邊開車邊嘀咕著:我怎么就成了她家的“恩人”了?我只是盡職而已,稱我為恩人,受之有愧。

  回憶起來,這個特殊家庭,我還是去過幾次,印象很深。

  記得那是幾年前春節(jié)后的一個雪夜,幾個村民反映說老高快不行了,躺在家里,沒錢看病,擔心死亡,已備后事,甚為悲涼。村民介紹說,老高才50歲,堂客春鳳30歲,兒子10歲,夫婦都是文盲,十幾年來在長沙郊外租地種菜,勉強度日。春鳳17歲時,被父親捆綁著,蒙住雙眼,從外省“嫁”給了老高。

  鄉(xiāng)村干部約我一起帶著新被子和慰問品,來到這個房屋破舊、家徒四壁的家庭。我見到了胡子拉碴的老高。他患酒癆,幾近癱瘓,做不了事,獨自在家。他說自己老了,身體不好,鋤頭揮不動,種菜困難,看不起??;堂客不識字,個子又矮,賣菜不能擺地攤,只能“打游擊”挑著叫賣,賺不到幾個錢;兒子在附近村級小學讀書,學費太貴,負擔不起,想把堂客和兒子接回來。

  不久,老高一家都回來了,鄉(xiāng)村兩級依程序擬將他們列入新增貧困戶進行幫扶,我們到他家現場核實。老高背一梱柴趕了回來。春鳳給每位客人端來一碗茶,告訴我們,自己是少數民族,家里很窮,沒上過學,只會寫自己名字,現在老家的詳細地址也搞不清了,十幾年沒有回過娘家,也不想回。臨走時,春鳳一家三口整整齊齊站立在一起送我們,眼神滿是期待。

  不久后,政府將老高一家納入易地搬遷戶,搬到集鎮(zhèn)的愛心大屋。鄉(xiāng)村干部帶他們去看新房,辦理手續(xù)。“拎包”入住后,我和鄉(xiāng)村干部提著禮品上門賀喜。接下來幾個月,我經常能看到老高背鋤頭、挑尿桶、提籃子的勞動情景。村干部說,現在老高心情好,戒了酒,身體也好轉了,很勤快,種了幾畝蔬菜,還要我們幫他銷售呢。那次買菜,偶遇春鳳,既是意外,亦是驚喜,表明這一家子的生活走向了正軌。

  扶貧歸來轉眼兩年多,生活早已回歸往常,我習慣在周末到市區(qū)一家較大的農貿市場采購一周的食材。不久前一天清晨6點多,我往市場門口路邊一處人多的攤位走去。只見三米多長的地攤上擺滿了西瓜、子南瓜、辣椒、黃瓜、苦瓜……一堆堆,一筐筐,五顏六色,人見人愛。七八個顧客有的埋頭挑選,有的刷微信。女攤主嘴里不停在回答問題或告知貨款,耳朵在收聽微信收款的語音提示,在忙碌和諧的言與行之間,完成一宗宗小買賣。

  我聽聲音好熟悉啊!待她抬頭,巧了,這不是溈山的春鳳嗎!她看到我也笑了,問了一句,你家住附近?就忙去了。等忙過一陣子,我提了好幾樣菜,準備叫春鳳稱重。她把我選的子南瓜按了一按,再把地攤上的十幾個子南瓜逐個按一按,有好幾個被她扔到籮筐里。她說軟的里面已經壞了,但外面看不出,她不能騙人。

  春鳳告訴我,她和老高去年就返回了長沙,這里每天有好幾百元收入,現在又轉到了這個大市場,只是遠了些,老高每天早上3點就要起床,沒想到才來這里幾天就碰到了我。說話間,有顧客拿了幾根香蔥,要稱重買單。春鳳回答說,你們自己拿幾根就是了。

  我掃微信付款,顯示春鳳的微信名是“向幸福出發(fā)”。

  看來春鳳一家人,日子是越過越好了。春鳳一家的變化,正是我們農村變化的一個側面、一個縮影。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