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您現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文學閱讀>評論

別具一格的毛澤東詩詞賞析著作——讀《詩史合一——另解文化巨人毛澤東》

來源:湖南日報 謝子元   時間 : 2021-02-19

 

分享到:

  最近,饒有興致地閱讀了朱向前的《詩史合一——另解文化巨人毛澤東》。這本書的正文以作者幾次關于毛澤東詩詞的講座為底本,自成體系,獨具一格,信息量大,旁征博引,同時生動活潑,口語色彩濃厚,總的來講頗值一讀。

  朱向前作為部隊文藝工作者,主要從事當代文學評論,并非詩詞作者和研究者,以這樣的身份介入毛澤東詩詞研究,其優(yōu)點和局限也都很明顯。但作者自有智慧,他實際上避開了對“毛詩”的一般解讀,因為這樣的分析解讀已經足夠汗牛充棟,他也不可能弄出多少新意來。他采取的策略是避實就虛,只以毛澤東詩詞為線索,來對偉人毛澤東作文化解讀,從而得出結論: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戰(zhàn)略家,同時是一位偉大的文化人。

  朱向前對毛澤東文化成就的解讀既有深度又有廣度,資料翔實,論斷新穎。

  正文的結構是五個部分:一個背景——對毛澤東評價的變化;兩個代表——毛澤東代表中國廣大人民,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毛澤東詩詞的三個特點——氣勢磅礴、想象浪漫、文辭華美;四個佐證——有事為證、有話為證、有文為證、有史為證;五個來源——源自毛澤東的天賦個性,源自毛澤東的斗爭實踐,源自以屈原為代表的楚文化,源自“三李蘇辛”為代表的優(yōu)秀古典詩人,源自湖湘文化。一二三四五,脈絡很清晰,再加上行文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言之有趣,故為受眾喜聞樂見。我以為,從總體上看,第二、三部分和第五部分的若干節(jié)是本書最出彩的。

  第二部分關于毛澤東“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個論斷頗為新穎,也最引人深思。毛澤東確實與魯迅一樣,他們都植根于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都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傳承,從個人氣質、興趣等方面來說,他們都深深地愛著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然而他們又都走上了背叛傳統(tǒng)的革命道路。魯迅憤激地要求青年“少讀甚至不讀中國書”,毛澤東至死還在“批孔”。

  王國維投湖也好,陳寅恪不合作也好,梁漱溟舌戰(zhàn)也好,他們都是單向度的文化“殉道者”,自身并不矛盾。毛澤東與魯迅則不同。毛澤東晚年特別愛吟誦《枯樹賦》,那種悲涼凄愴的感覺,恐怕多少透露出無奈、迷茫的心境。

  第三部分是直接談論“毛詩”的,其論點固然成立,但我認為“毛詩”最大的特點還是“詩史合一”,他的詩詞就是一部近代中國革命史,是20世紀的“詩史”。

  而全書最吸引我的一個地方,是第四章“有史為證”部分——“毛澤東、李太白《憶秦娥》之比較”。一般談“毛詩”者,素以其兩首《沁園春》為代表,尤其推重《雪》。竊以為《長沙》的情景交融、詩意詩境都勝于《雪》,于豪放中寓深情,不似《雪》多出于議論。更重要的是,我一直認為,《憶秦娥·婁山關》是毛澤東全部詩詞中的翹楚。朱向前認為:“這首詞的格調之悲涼,氣韻之慷慨,意境之闊大,畫面之壯美,色彩之艷麗,它的情感、力度,我認為比李白有過之。毛澤東的戰(zhàn)爭、生命體驗為李白所未有,這就造成他們的重要區(qū)別。”正是在這一點上,我與作者找到了共鳴點:“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是全部“毛詩”中最閃耀文學光芒的八個字。

  當然,這部書也有些不足之處,比如,易行等人的《毛澤東詩詞鑒賞》作為附錄,所占篇幅竟超過正文,未免有點頭輕腳重之感,而書的封面上又只有“朱向前”一位作者,給人強行搭售的印象。另外,鑒賞部分穿插不少朱向前書寫的毛澤東詩詞書法作品,作為書法而言,作者還是太過業(yè)余,不如插入毛澤東手跡,那樣欣賞價值更高一些。

  (《詩史合一——另解文化巨人毛澤東》 朱向前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