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湘軍動態(tài)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文學湘軍動態(tài)

甘草君:以悲情延續(xù)梅山文化的活力——評馬笑泉長篇小說《巫地傳說》

來源:甘草君   時間 : 2021-03-17

 

分享到:

  1

  一

  2019年春節(jié)前,一位上海的朋友給我發(fā)了一個定位過來,我一看,很是驚訝,因為他遠在一千多公里以外的龍山。

  這位朋友,在浦東行醫(yī),有自己的診所,有時也在雷允上坐堂。他年齡不大,只有三十來歲,卻是一位在朋友圈中頗具聲名的中醫(yī)。他是從山西來上海的,聽說少年時見到山西已故的名醫(yī)李可老爺子,也只是叫一聲師哥。

  前些年他束著長發(fā),挽著發(fā)髻,一身道家打扮,喜歡四處尋訪各種道家人物。他有一位道家的師父,就在南岳山中修行,因此他每年都要去南岳山看望幾次師父。

  我有次和他喝酒,談到“梅山”,他抑制不住興奮,手舞足蹈的,比劃著說,是不是那位“翻跟斗的張五郎”,跟太上老君學道的“倒立神”?我說正是。

  他說聽他南岳的師父說起過,很是神往,要我引見引見傳人。我當時痛快地答應了,想著什么時候回湖南,邀請他一道去,給他介紹幾個梅山傳人。

  我當時也就是隨便一說,以為他也就是隨便一聽,酒后便會忘記,不想他卻當成了一回事,時不時問我什么時候回湖南,每次問,我都說再等等,去時我通知你。后來看他實在催問得急了,就推薦了湖南作家馬笑泉的長篇小說《巫地傳說》給他看。看完小說,他對梅山的興趣越發(fā)濃了,我一時又抽不出時間來陪他去尋訪梅山傳人,就又給他講龍山的藥王殿和孫思邈在龍山修道行醫(yī)的故事。

  我壓根沒有想到,這一講,他居然等不及和我同行,一個人驅(qū)車去了龍山。他去時龍山剛下過雪,滿山皆白,他愣是登上了山頂,進了藥王殿。從龍山下來,他又在當?shù)剞D(zhuǎn)轉(zhuǎn)兜兜,了解了許多關于“梅山”的事情。

  梅山地區(qū)的人,無論老少,都會熟悉“梅山”,因為即使現(xiàn)在,那里也經(jīng)常有人請了師公在家里唱(慶)梅山。唱梅山是當?shù)氐囊环N法事,有些接近于道士的法事,卻又不盡相同。唱梅山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招魂收驚、驅(qū)妖除魔、祈福還愿、保佑人健康平安。

  要是再回過去三十年,在很多鄉(xiāng)村人家的神龕里,還可以看到一尊或多尊木刻的雕像,那是學梅山術的人,按自己的相貌雕刻的“梅山”。雕像都不高,基本都一個尺寸,約莫五六寸的樣子。雕像的背后,開了一個一寸見方的洞,里面好像要放一些草藥、符咒、以及請梅山的人的生辰八字。

  “梅山”放在神龕上,是不能隨意去動的,若是有頑皮的細把戲(湘中方言:小孩),因好奇要去動“梅山”,大人便會嚇唬他:“千萬別動,梅山會作孽的,一會兒讓你肚子痛。”

  當然,具體的情況,我現(xiàn)在記不太清楚了,又沒有找人去問證,所以說的不一定準確。這些家里神龕上供奉了梅山的人,大都是有手藝在身的人,他們可能是木匠,是水師,是把師……

  馬笑泉的長篇小說《巫地傳說》,講的就是這樣一些人的故事,他們是修了魯班術的木匠,是練武的“把師”,是打獵的獵人,捕魚的漁夫,放鴨子的養(yǎng)鴨人,做法事的“師公”,會“放蠱”的苗女。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梅山地區(qū)鄉(xiāng)村生活中的普通人,又都有非凡而又超人的本領。他們的本領,都有些玄乎,或稱之為巫術,也或稱之為法術。

  修了魯班術的木匠做的家具和門窗,不生蛀蟲,不起蟑螂,不招白蟻,老鼠不進這家的門。打獵的獵人,睡在家里,能知道大山深處動物的行蹤,能算準什么時候,有什么野物在哪里出沒。

  掮棚放鴨的人,一個人肩上挑個人字形的竹棚,趕著一群鴨子,一天換一個地方,長年在野外,一走幾百里上千里。他們手里拿著一根長長的竹捎,竹捎插在地上,散在水中田野里的鴨子,就會從四面八方聚攏過來。晚上放鴨人就睡在人字形的竹棚里,竹捎插在竹棚外面,鴨子睡在竹捎下面,狐貍也好,黃鼠狼也好,都不會來叼鴨子。

  捕魚的人,無論什么時候出門,去到哪片水域,都不會空手而歸,他們腰上的竹簍總會裝得滿滿的,竹簍里要么是魚蝦,要么是鱉,要么是泥鰍黃鱔,要么是螃蟹,當然,也可能是青蛙。

  二

  小說中的黑頭,一出場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蚩尤。因為作家描寫黑頭,說“黑頭力氣非人間所有,長得像是山里的野物。他去任何一家,都要低著頭才能進屋,而且主人總擔心他會把兩邊的門框擠破。”說他腳大,穿的草鞋“活脫就是兩只小船。”加之作家在小說中所寫的“巫地”,正是梅山地區(qū),梅山區(qū)域范圍以古湘鄉(xiāng)、安化、新化為中心,涵蓋湘中到湘西南的大片地方。在黃帝時期,梅山地區(qū)正是由蚩尤率領的蠻荒部落居住之地,今日的梅山文化,說白了,就是源于蚩尤文化。

  再看黑頭的食量,給人干活,吃飯要連吃五碗,碗是海碗,飯要壓緊,每碗約有五兩。鍋已經(jīng)見底了,而黑頭似乎還并沒有吃飽。這讓我又想起小時候看過的小說《薛仁貴征東》中的薛仁貴來,那是一頓飯能吃一斗米一斗面的主。

  但是看著看著,黑頭的形象,最終讓我想起了村中的一位“大力神”來。

  那還是我小的時候,村里有一個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個子不高,很是敦實,是那種典型的五短身材。他平常嗜酒如命,每日早中晚三餐都要喝上幾大碗米酒,一天到晚醉醺醺的,就連鼻子,也成了酒槽鼻子,山根凹下去,鼻翼卻開闊,準頭常年發(fā)紅??纱謇锶硕疾桓倚∏屏怂?,因為他有一身天生的神力,挑上兩三百斤的擔子,能在山磡田埂間疾步如飛,更有一項絕活,胯下兩腿間可以夾住一把百十來斤的青龍偃月大刀,走上百十來步。

  梅山地區(qū),自古尚武,雖不說人人練武,但是每個村子里,總有那么幾個“教頭”和“把師”。他們練的多是梅山地區(qū)獨有的“鉆地拳”。鉆地拳以拳法為主,和詠春拳一樣,講究寸勁。下盤功夫主要是樁要站得穩(wěn),在一兩米見方的地方,躲閃騰挪,有“拳打臥牛之地”的說法。

  當讀到小說中的陳瑞生和阮君武時,又讓我聯(lián)想起村里的那些練家子的“把師”們來。那個練了一身武功的陳瑞生,能在豎立的墻體上跑步,一個人倒背著一幅裝滿了蘿卜的棺材在黑夜里行走幾十里,當警察圍住他的時候,他能把棺材當一塊石頭一樣擲出院墻外。他的師傅阮君武,更是了得,能輕而易舉的廢了陳瑞生的武功,每天練的功夫,是用食指和中指并攏,劈開鵝卵石。

  我的村子里,就有一位老“把師”,仙風道骨的,到了八十多歲的時候,還健步如飛,聽說他最終活了九十多歲。還有一位“女把師”,招的是上婿郎,上婿郎高高大大,“女把師”卻身材嬌小,為了鎮(zhèn)住丈夫,“女把師”在新婚晚上給丈夫倒洗腳水,用的是一個碩大的木澡盆,澡盆里盛滿水,她用一只手抓住盆沿端了過去的。這個下馬威殺過來,驚得“上婿郎”從此不敢在婆娘面前說半個不字。八十年代,女把師已經(jīng)六七十歲了,還能平地一躍,到屋頂上揭下幾片瓦來。

  我讀這本小說,小說中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人,都是那么熟悉,好像從小就聽過這樣的故事,也仿佛講的就是我村人鄰里的故事;每一個人物,好像都能從我過去熟悉的面孔中間,找到一個人來與之對應。

  看到掮棚放鴨的霍銅發(fā)的時候,就讓人想起中秋夜的時候,村里的孩子們偷偷潛伏到外地趕鴨人的鴨棚口,去偷人家的鴨蛋。

  小說中捕魚的霍順發(fā),也會讓人想起村里一戶人家來,他們家父子五人,個個都是捕魚捉鱉的好手,好像這些魚鱉,就是為他們家而生的。

  至于魯班術,我小時候見到的砌匠師傅,木匠師傅,石匠師傅,大都是會一些的,因為他們的祖師爺,就是魯班。

  那些行梅山教的師公,也是每個村子里都有那么兩三個,他們有的或者已經(jīng)作古,但是有的還健在,作古了的,也有他們的子孫或者徒弟在當?shù)乩^續(xù)做師公。村子里老了人,都免不了要請他們?nèi)プ龇ㄊ隆?/p>

  放蠱的,我倒是從來沒有遇到過,對他們的認知,甚至最早還是從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得知的。雖然后來年長些,也聽說過一些他們的故事,但是畢竟陌生,因為那是苗人擅長的。不過,類似和放蠱一樣神奇的其他法術,如“神打”、“點打”一類的,倒是時有耳聞。至于像金庸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湘西鐵掌幫的裘千仞所練的那種鐵砂掌,則是親眼見人練過的。

  其他如水師的接骨術、走胎收魂、嬰兒夜哭收家,化骨水、止血符、止嗝一類的,那就見怪不怪了。

  三

  在《巫地傳說》中,最凄美的人物,要數(shù)秀姨了。作家顯然是把秀姨當成仙女來寫的,所以這個章節(jié)命名《成仙》。

  別人談笑風生的時候,秀姨“低頭不語,顯得有些憂郁”,唯獨見到五六歲的“我”會展眉一笑。她的憂郁,是因為家庭成份造成的,也可能是作家的審美觀使然,故意要把她的美塑造成一種林黛玉式的憂郁美病態(tài)美,當然最主要的是要和她的命運同構,因為她是仙女嘛,估計是從天上貶謫到人間的仙女,或者是偷偷下凡的仙女,但是她最終都逃脫不了“成仙”的命運。

  “我”是黏上了這個仙女的,因為她身上有淡淡的香,臉蛋白里透紅,“水色比比熟透了的大桃子還要好;胸脯綿軟又有彈性,靠著很舒服。”

  既然是仙女,自然不是凡人能愛的,無論是真心傾慕她的,還是僅僅因為垂涎她的美色,意圖霸占她肉體的,都是入不得她眼的。不論是為了她喪命的知青郭洪也好,譚振武也好,還是試圖吃她豆腐的隊長霍鐵根也好,意欲強占她的公社書記何胖子也好,在她眼里,恐怕都是濁物。

  她眼里容不得這些濁物,這些濁物們,得不到她,自然也容不得她,想盡辦法來整她,批斗她,羞辱她,孤立她,最終毀滅她。

  秀姨在“成仙”之前,“她已經(jīng)不愿意跟人打交道,所以寧肯和樹木說話,對石頭微笑,與天上的云和林中的動物為伴侶。她臉上的神氣也日見飄逸,眼睛愈加晶瑩明亮,光彩攝人。別人跟她對視,不出三秒,就會因自慚形穢而低下頭。”

  秀姨的“成仙”也是與眾不同的,她是嫁給山上的“洞神”。上山那天,全隊人出動,用藤椅當轎子抬她上去的。秀姨坐在上面,穿了好看的衣服,頭上罩了紅綢布。

  在洞口,送她的人還放了鞭炮,在用繩子把秀姨放下洞去的時候,“一陣山風吹過,秀姨的紅綢巾飄了起來,在半空中悠悠蕩蕩。”

  秀姨的美,持續(xù)到了她在人間的最后一刻。

  當我扯破喉嚨喊秀姨的時候,秀姨緩緩回頭看了我一眼,“目光穿過眾多面孔,在我臉上拂拭了一下。她對我微微一笑,只是不再親切,顯得清冷而遙遠。”

  四

  小說中的人物,盡管都有超人的本領,但是人物的命運大都有一種悲劇性。同樣是悲劇性的命運,而作家寫來的,卻又是各不相同的。

  黑頭的悲,是那種哀其不幸的悲;而陳瑞生的悲,則是那種怒其不爭的悲;銅發(fā)爹、銅順爹、銅耀爹的悲,則是那種英雄式的悲壯,是那種滄海一聲笑的悲鳴,是那種荊軻刺秦王式的義無反顧.

  而霍鐵生、陳文月夫妻和他們的兒子霍強國的悲,則是撼天動地的,是那種天地為之變色,鬼神為之哭泣的人間悲劇,是那種被蹂躪的悲,是含冤的悲,是充滿怨氣的悲,他們的悲,即是遭人蹂躪而造成的,也是時代對他們的強奸和毀滅。

  如果說秀姑成仙的悲,是凄美的,有幾分不食人間煙火,是看破人間,對人間“無情”而離去,那么那個癡情于銅耀爹的財主家的劉小姐,則是為情而亡,是“有情”的悲,是杜鵑啼血的悲怨,帶有詩意的纏綿。雖然作家對她的著墨不多,但那是感天動地的悲,她生前沒能和銅耀爹成為比翼鳥,死后也要和銅耀爹結成陰婚,在地下成為連理枝。

  五

  國內(nèi)的七零后男性作家,我很看好張忌和馬笑泉,雖然他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不盡相同,但是他們都是充滿悲憫情懷的作家,擅于發(fā)現(xiàn)人性中的神性。如果說張忌小說《出家》中的方泉還只是獲得了一種神性的指引的話,那么馬笑泉筆下的這些“傳說”,無疑是半人半神的了,或者半人半巫的了。

  然而,哪怕是這樣一些半人半神,半人半巫的人物,也都逃脫不了悲劇性的命運。他們中除了苗女和丈夫下了廣東以外,其他人大都死了,阮君武雖然沒有死,也終歸是凡心寂滅,離家皈依了佛祖。他們的離去和死亡,不僅僅是小說的結束,傳說的終止,實際上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一種文化的終結,一種民族圖騰的消亡。

  這是基于“物”的文明的進步與占領,是基于“人”的文化的退卻和消亡,是物質(zhì)文明、城市文明、科技文明對千年農(nóng)耕文化的顛覆。

  馬笑泉的筆觸是聊天式的,看似輕松,實際一點也掩藏不了文字中流露的悲憫,他對他熟悉的卻又逝去了的那一切,是帶著深切懷念的。他雖然沒有對文明進行大肆批判,但是他對“人定勝天”式的文明,也是持保留態(tài)度的,至少是懷疑的。

  正是這種悲憫和懷疑,他才給世人寫就了這些已經(jīng)或即將逝去的“傳說”,讓這些“傳說”能得以繼續(xù)傳說下去。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