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寫名村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名家寫名村

湯江峰:到昌山去看看山,攜朵云來

來源:紅網(wǎng)時刻   時間 : 2024-07-30

 

分享到:

111_conew1.jpg

昌,一個美好的字眼,興旺、繁榮之貌也。后加一個“山”字,昌山之名更顯偉岸厚重。

雄踞湘潭縣石鼓的昌山,列入南岳七十二峰“花名冊”,并不是因其壯盛,而是因其高,高于四大名山(昭山、隱山、仙女山和金霞山),縣域最高峰也,海拔775.1米,人稱“湘潭小西藏”;因其秀,南岳天下獨秀,與之媲美的昌山也蠻有式樣,民間就有“南岳姐、昌山妹”的傳說,身為“妹妹”的昌山靈應峰(又叫錦鰲峰),長得太快太俊秀,大有蓋過“姐姐”之勢,人靚遭天妒,雷公一聲吼,兩山遭雷電劈開,從此姐妹分離,山上至今尚存“雷公作法”的雷祖殿。

動人的神話,驚艷了時光,氤氳了歲月,更誘人神往?,F(xiàn)實的昌山并非如此,若干年前,這里還頂著“省級貧困村”的帽子,白云生處的幾十戶人家,山高路險,出行不便,世代過著煙熏火燎的原生態(tài)日子,成為脫貧攻堅的重點難點。

近些年來,幫扶工作隊駐村,后盾單位鼎力支持,村里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善,各種產(chǎn)業(yè)項目逐漸增多,自身造血功能日益增強,成功脫貧“摘帽”,還躋身“全國文明村鎮(zhèn)”。

去年初秋,曾在昌山腳下石鼓鎮(zhèn)工作多年的澤弟,樂當向?qū)В胰ゲ讲娠L,便約了幾個友人一起上昌山。說是去看山,卻是從看水開始的。縣境內(nèi)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條河流——涓水,就發(fā)源于昌山,流程近70公里,一路滔滔,收納大大小小清溪幾十條,漸行漸大,最終經(jīng)河口,注入湘江。車近昌山,沿涓水景觀大道疾馳,但見綠水青山多嫵媚,涓水淙淙,不舍晝夜;田田蓮葉,盞盞荷花與千重稻菽,搖曳生姿。

清咸豐年間,曾國藩創(chuàng)建湘軍,征兵籌餉,打造戰(zhàn)船,操練水師,即由湘鄉(xiāng)從涓水出發(fā),成就了中興大業(yè)。乳汁般涓水還孕育了許多歷史文化名流,宋代大學者彪虎臣、彪居正、晚清明臣、教育家和書法家趙啟霖、左宗棠部“振威將軍”朱五典、中共早期領導人羅亦農(nóng)、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和當代音樂家呂驥等古今名人,都是歷史的天空閃耀的明星。

車抵石鼓鎮(zhèn),友人就好奇石鼓鎮(zhèn)有什么來由。澤弟指著涓水岸邊聳立的一塊圓柱形花岡石說,那面威風大鼓,就是傳說的石鼓。

他饒有興趣地介紹,《封神演義》的姜子牙封西周武將崇黑虎為安邦護國的南岳圣帝,前往南岳赴任途中,經(jīng)過石鼓,圣帝目睹洪水泛濫,村民們正與洪魔拼死搏斗,便將河邊巨石點化成石鼓,為村民們助威鼓勁,最終戰(zhàn)勝了洪魔。

天馬行空的神話傳說,真假不要緊,要緊的是美的感受,想象空間的激活,心情快樂。

窗外田園風光飄然掠過,不多久,車至山麓,沿新修的盤山公路小心翼翼上行。盤旋幾道彎,在“之”字形的水泥山路繞來繞去,繞到昌山頂峰村口。

置身昌山頂峰,俯瞰湘中盆地,阡陌縱橫,村落依稀,屋宇棋布,四周山色,盡收眼底。遠處隱約可見三國蜀相蔣琬和晚清名臣曾國藩的家鄉(xiāng)。

頂峰村醫(yī)歐陽奉輝醫(yī)生、澤弟的老熟人,今年72歲。見我們到來,老遠就熱情招呼。土生土長的他,對這片土地一往情深,對村里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他說,頂峰村有吳家、田家、桃樹、陽家4個生產(chǎn)小組,90多戶人家,200多人,山多田少。山上氣溫偏低,一年只種一季稻。臘肉和茶油是村里拿得出手的土特產(chǎn)。

寒暄中,我們了解到,在“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年月,頂峰村守著孤寂,過著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山民躲避了戰(zhàn)亂,也避開了世間王朝頻繁更替的紛擾。宋慶元年間,山下天災人禍,餓殍遍地,粒米翔貴。昌山卻“連山之竹皆開花,花謝而結(jié)實如麥粒。而居人以長篙擊竹杪,取冶之如稻谷,每一石得米五斗,或四斗。其炊法和以粳米十之一,沃為湯,其香全與粳同,民賴以濟。至販糶于縣市,遠近百里皆取之,谷價為平?!鄙矫穹Q昌山為“瑞山”,意即吉祥之山。

塵封的典故,詮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你尊重自然,順其自然,善待自然,自然則以她的慷慨和守信,對人類報以無私的饋贈!

更深入地訪問令人稱奇:清代順治、康熙年間,昌山時常還有棕熊、麋鹿、猴子等野獸出沒。曾流行“頂峰熊、昌山鳴”民諺。據(jù)《石鼓鎮(zhèn)志》載:竹浪禪師王氏,四川人,熟諳天文地理,陰陽八卦,昔為遼東總兵吳三桂之軍師??滴跏吣?,吳三桂衡陽稱帝。反清兵敗后,竹浪便辭官皈依佛門,爬上昌山修行。當?shù)馗咝丈矫?,伐薪辟徑,覓得竹浪,見竹浪結(jié)草為廬,不食人間煙火,旁邊還有兩只斑額老虎“聽經(jīng)”“護駕”。

后來某日,山中起火,烈焰沖天,竹浪駕一朵紅云絕塵而去。山民緬懷竹浪,修建定海寺,募塑竹浪神像供奉。清光緒年間,四川提學使趙啟霖捐款修葺一新,親題寺聯(lián)和匾額,聯(lián)曰:“定而能靜,海不揚波”,橫匾:“霖雨蒼生”。

禮佛讓人慈悲,老虎受人教化,世人所期待的美好、和諧、共生,大致就是這個樣范。我想要說的是,尊重、包容、愛護每一個自然的物種,需要人類的自律、謙虛和敬畏。

頂峰村的一片開闊地,幾件來歷不詳?shù)幕◢徥?、礎柱和馬飼散落其間,看上去的成色,該是古建筑遺存。據(jù)說,頂峰村很早就有遠古時期的農(nóng)耕文化痕跡,山下曾發(fā)掘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過石斧等,地方史志均有記載。如今,村民曹時友家里還保存了一塊昌山古道上青條石碑,兩端殘缺,文字損毀。碑文可辯之字百余:“……余華里,而強為下縣,赴潭晉省直達武漢,往返所必經(jīng)羊腸石路,崎嶇不易行。雖健步者,迨躋輒氣倦,思息然,苦無所……之余復與葛紳南村籌矣,建亭山麓,屋兩楹額曰:且息亭,以資休息,行人德之……”

從文字內(nèi)容來看,這塊殘碑記載了修建且息亭之緣由,也交代了毀損重建的過程。原來,曾國藩從湘鄉(xiāng)出山,走向晚清政治舞臺,年輕時常出入此羊腸古道。這條始鑿于元末的古道,全長約15華里,隨山勢起伏蜿蜒,險峻崎嶇,故有“七上八下”之說。為方便行人歇息,山腰還建有且息亭(又叫稍息停)。曾國藩曾撰聯(lián)刻于亭柱,頗有禪味:“稍停步,到此已登峰造極;息重擔,遠眺則放眼開懷?!?/p>

后來,曾國藩的官越做越大,由他主持出資重修古道,將山道全部鋪上墨青色石塊,橫斜相倚,長短鑲嵌,錯落有致。于是,有狡黠好事者,為開發(fā)昌山,發(fā)展旅游,特借曾國藩名氣,給古道取了吸引游人的地名:“曾國藩官道”“湘軍古道”。

記得那年春日,我第一次上昌山,剛剛踏進湘軍古道路口,撞見三只鴨子搖曳著腳步,排著整齊的隊伍,從青石板上大搖大擺走出來,似乎這鴨的骨子里,也遺傳了湘軍威武的基因。

“人生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闭驹谏斤L習習的風車坳上,眺望遠方,群山含黛,天寬地闊,心怡無限。

就要離開頂峰村了,停車駐足山下銅梁水庫邊,回望昌山,“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儼然一幅漸次鋪展開來的水墨畫。以此為背景,湛藍天空下,水澤茫茫、藨草青蔥;白鷺翔集、黃牛漫步、黑羊吻草、狗兒追逐……山在綠中,綠在水中,人在畫中,一切如孟浩然的詩情畫意,天趣巧成。

這是我在昌山,所瀏覽天人合一的生命畫卷,閱讀敬畏自然的最美詩篇,聽到崇尚自然的生活贊歌!

(文中圖片皆為作者提供)


222_conew1.jpg

湯江峰,筆名江山多嬌,湖南湘潭人,主任編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任《機關黨建》執(zhí)行主編。曾任大眾衛(wèi)生報副總編輯。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萬水千山總是情》等,先后有78件作品榮獲得全國衛(wèi)生新聞獎、湖南好新聞獎和優(yōu)秀文學作品獎。2014年,被湖南省委宣傳部和省記者協(xié)會評為第十二屆湖南省“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十佳編輯”。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