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散文學(xué)會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文學(xué)學(xué)會>省散文學(xué)會

劉克邦散文專輯之一:德夯小溪

來源:   時間 : 2016-08-03

 

分享到:

  到了湘西,德夯是必去的。德夯,苗語的意思是“美麗的峽谷”。苗族同胞是最爽直、最忠信的,地方不美,決不會起一個美麗的名字。

  當(dāng)?shù)谝粋€外人去過德夯,為那里古樸粗獷的民風(fēng)、神奇秀麗的景色而驚嘆不已后,這個千百年來一直養(yǎng)匿在深山峽谷中的“閨秀”,就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露出沉魚落雁羞花閉月的身容,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聞名遐邇,享譽(yù)中外。四面八方的游客趨之若鶩,紛至沓來,都以親臨其境,一睹其“芳容”而得意和榮耀。

  有山就有水,有谷就有溪。山養(yǎng)水,谷生溪。山因水而靈,谷因溪而活。德夯美麗,一定與山、與水有關(guān),與谷、與溪有緣。到了德夯,這個推想,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我們來到德夯,舉目環(huán)顧,這里山峰聳立,壁立千仞,怪石嶙峋,樹木蔥蘢。群山環(huán)抱之中,楊柳依依,稻禾青青,木樓連連,小徑悠悠,炊煙裊裊,鑼鼓聲聲,既有清純素雅的自然景致,又有獨特濃郁的民族風(fēng)情,猶如蓬萊重演,仙境再現(xiàn)。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那條蜿蜒曲折,清澈見底,汩汩流淌,微波蕩漾,穿過山寨,伴著田園,向遠(yuǎn)方伸展而去的山溪。

  導(dǎo)游小姐告訴我們,這條溪叫九龍溪,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峽谷盡頭的深山老林中,有妍姿艷質(zhì)如花似玉的青龍姐妹九個,由于長年累月深居大山,耐不住心頭的寂寞,有一天,瞞著父母,結(jié)伴而行,偷偷出來玩耍,來到懸崖頂上,被眼前的峽谷壯景吸引住了,說呀,笑呀,唱呀,跳呀,歡喜若狂,忘乎所以,打打鬧鬧,抱著一團(tuán),一不小心,竟一起從懸崖邊跌落下去,化為一簾白練,銀光閃爍,飛瀉直下,在谷底沖刷出一口深潭,然后翻身掀起,推推搡搡,匯聚成流,奔騰向前,形成現(xiàn)在的九龍溪。自然,那潭,就是九龍?zhí)?;那白練,就是九龍瀑布。就這樣,九龍溪樂不思返,長流不斷,與峽谷里的萬物生靈休戚與共,親密無間,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地孕育和滋潤著一代又一代在這里生生不息繁衍生存的苗家百姓,已成為德夯人唇齒相依生死不離的生命之水、幸福之源。

  說到這里,導(dǎo)游小姐忍不住捂著嘴,兀自笑了起來。我們正聽得著迷,被她一笑,茫然不解,不明就里。見我們滿腹狐疑,她止住笑,告訴我們,為了讓我們開心,逗樂我們,她別出心裁,神編了這么一段。聽她一說,我們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來,笑聲不斷,向四周傳開,在峽谷壁上回蕩,在寨子上空飄飛……

  多么美麗的神話!多么動人的故事!只要是愛真、向善、崇美,我寧可相信它是真的,愛聽!

  伴著九龍溪,踏著石板路,我們走走停停,說說笑笑,左顧右盼,穿行在古樸、典雅的吊腳樓之間。那一間搭一間,一戶挨一戶,一片連一片的木板房,青瓦、板壁、飛檐、挑梁、花窗、雕欄,精巧別致、溫馨素凈,給人一種親近、溫馨的感覺。最令人感服的是,每家的茶樓都是敞開的,如果你累了,乏了,無論是哪一家,你都可以走進(jìn)去,拖一把小椅,撿一把蒲扇,坐一坐,歇一歇,喘口氣,息息汗,想呆多久就呆多久,主人是毫不介意的。遇上熱情好客的房主,還會在須臾間笑容滿面地端出一碗清香飄溢的熱茶到你面前,你接過來,聞一聞,抿一口,溫淳甘甜,神清氣爽,一切疲乏與煩惱盡拋九霄云外。就是主人不在家,堂屋的大門也是不關(guān)閉的,更不會上鎖,從不擔(dān)心生疏外人擅自闖入,丟失物品什么的,實實在在的“晝不閉戶”“家不設(shè)防”。這對我們居住在物質(zhì)優(yōu)厚條件優(yōu)越的城里人來說,真是一件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方山水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地風(fēng)氣,這也許就是九龍溪,與生活在九龍溪人們的生性和特質(zhì)的表現(xiàn)吧!

  越往里走,峽谷越窄。這里,房屋稀疏了許多,路的左右,溪的兩畔,人們順著地勢,見縫插針,開出一畦畦菜土和一塊塊稻田來。高的地方是菜土,低緩之處是稻田,寬寬窄窄,條條線線,層層疊疊,由近至遠(yuǎn),漫延開去。每一塊地,每一丘田,平展整齊,烏黑油亮,看得出是勤快人精心耕作細(xì)致經(jīng)營的結(jié)果。菜土里,種著南瓜、絲瓜、苦瓜、辣椒、茄子、白菜、豆角之類的蔬菜,有的枝繁葉茂,有的瓜熟蒂落,綠色滿園,惹人喜愛。稻田里,種的是中稻,稻稈粗壯,谷粒飽滿,正是收割時期。也許是與大多數(shù)農(nóng)村一樣,青壯年都走出大山到城里經(jīng)商打工去了,或者是在寨子里開飯店當(dāng)導(dǎo)游參加表演,稻田里收割稻子的盡是些老人,看上去他們都已年過花甲,但一個個身體健旺、精神矍鑠,干起活像小伙子一樣,裝滿五六十斤谷子的背簍,伸手一提,往肩上一搭,輕松自如,毫不費力,田埂山坎上坡下坡如走平地,盡顯一身的滿意和快樂。這菜,長勢喜人,離不開九龍溪的澆灌;這稻,喜獲豐收,有九龍溪一份功勞;這喝了九龍溪水的老人,身子骨硬朗,就是有勁!

  時間不早了,我們不敢再往前走,折轉(zhuǎn)身,沿著小溪往回走。不遠(yuǎn)處,有一座石拱橋,高高在上,傲然屹立,橫亙在九龍溪上。那橋,名為“接龍橋”,其身長滿青苔,幾株灌木蔓生斜出,風(fēng)吹雨淋日曬的痕跡顯而易見。它像一座久經(jīng)滄桑的歷史豐碑,見證著德夯苗寨發(fā)展進(jìn)程的滄桑風(fēng)云和舊貌新顏,又像一座雍容凝重的天然舞臺,演繹出一幕又一幕山寨百姓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的真情活劇,還像一座莊重威儀的號令臺,在新的時期,精神抖擻,雄姿勃發(fā),紅旗獵獵,戰(zhàn)鼓咚咚,激勵和鼓舞著這里的人民棄舊迎新,揚(yáng)帆啟航,奮發(fā)圖強(qiáng),直奔小康。接龍橋,與其說它連接著九龍溪,還不如說它連接著九龍溪兩畔魅力四射的苗寨,以及苗寨里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舒心暢快的德夯人更為確切。想不到,在這山野深處,小溪之上,竟有一座如此令人激動和振奮的不朽之橋、偉岸之橋和希望之橋!

  佇立橋頭,眼觀溪底,現(xiàn)在正是枯水季節(jié),溪里的水量不大,水流平緩,有些地方已見溪底,大的、小的鵝卵石歷歷在目,成塊、成片的巖層裸露出來,停留在深水處、流動在淺灘上的溪水,雖然較前少了許多涌動奔騰、震天動地的氣勢,但依然動靜自如,急緩有度,從容不迫,悠然自得,輕盈舒展,光彩亮麗,呈現(xiàn)出一種“榮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氣度和境界。

  溪水如此,人何勿能呢?

  望著那晶瑩透徹潺潺流過的溪水,我的心境突然開闊、明亮起來,一切私心雜念舊怨新愁煙消云散、蕩然無存!

  (載于2015年4月18日《中國財經(jīng)報》第5版)

  作者簡介:劉克邦,湖南省散文學(xué)會名譽(yù)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理事,長沙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獲全國第六屆冰心散文獎,湖南省第四屆毛澤東文學(xué)獎。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