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陳通憲 時間 : 2020-05-25
分享到:
初夏的這場雨仿佛是為了一行人觀竹刻意而下的。因為雨天看竹,竹子在雨中時隱時現(xiàn),顯得更加撲朔迷離,憑添幾分空靈清幽。
出發(fā)前還是晴日初照,車進入雪峰山下的會同縣境內(nèi),天空就剎時陰沉起來。不一會,一陣豆粒般粗大的雨點急刷刷地從天空中劈頭蓋臉地橫抽了下來,打在車窗上噼噼拍拍直響。
此行是尋訪省文化旅游廳定點扶貧的雪峰村。雪峰山是武陵山系的主要部分,在民國以前叫梅山,它呈東北 ―― 西南走向縱跨湖南西南部,是中國版圖上一座重要的山脈。雪峰村是雪峰山下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二百一十六戶,人口不足七百人。一個村以一座山脈命名,可不多見,足見其獨特。
汽車沿一條僅可容一輛車通過的蜿蜒曲折山間公路上緩慢地爬行。翻越幾道山梁,繞過幾道溪澗,那鋪天蓋地的竹海突然闖入視野。霎時,滿眼是一片翠綠,仿佛空間也變成了綠色。一枝枝竹椏彎曲著梢兒,不時撩撥著車窗,惹得美女們一陣夸張的驚叫。
“負郭依山一徑深,萬竿如朿翠深沉。”不知是誰念起了唐人李涉的詩,引來一車人的應(yīng)和。
雪峰村位于會同、綏寧縣和洪江市交界,是古湘黔驛道的必經(jīng)之地,距離縣城一百一十多公里。村子太小,小的在導(dǎo)航儀上尋找不到它的位置。因而,車子在好幾處岔道上走錯了路。與村支書伍永華通了電話,報告了所處的位置,那邊寬慰道:不急不急,只十來公里就快到了,你們原地不動,我安排人在岔路口接你們。
聽說快到了,一行人忘記了迷路的焦慮。車上的美女們急不可耐的跳下車,冒雨對著大山吆喝,拍起了真人秀。只見一把把撐開的雨傘,如同泥地里一下冒出來的一朵朵五彩蘑菇。雨點打在竹葉上,滴滴答答聲混合著她們的歡笑音,在風中蕩漾開去。一陣山風吹過,竹梢被急劇地搖曳著,灑下一陣陣雨水,落在人們的衣脖里,引來一陣驚叫,寂靜的山林瞬間被打破了,伴著風聲在綠海中蕩漾開去,涌入到雨霧中。
接我們的向?qū)ЫK于到了,一行人又緩慢開撥。雨也越下越大,山霧越來越重,視野越來越狹窄,只看到眼前的一片竹子,十數(shù)米開外,就是白茫茫一片,大有山雨凄凄風滿樓之勢。車在山界上行駛,四周白霧沉沉,眼前竹影依稀,卻轉(zhuǎn)眼隱匿,不見蹤跡。腳下云海翻滾,象千軍萬馬在廝殺吶喊,又如滔滔江河在奔騰咆哮,氣勢奪人,蔚為壯觀。
翻過山坳,一個翠竹掩映四周的村子出現(xiàn)在眼前,這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雪峰村。進了村子,雨很應(yīng)景地漸漸小了起來。下了車,沿著青石板路,欣賞著村子邊的竹林,經(jīng)過細雨的洗滌,格外清綠。很有“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的意境。細細一看,滿山遍野都是竹,有稀有密,那密集的竹叢濃綠陰翳;那稀疏在地方因初筍破天而濃淡交織,錯落有致,不同的顏色層次,構(gòu)成了不同的景致。難怪古人用“宜煙宜雨又宜風”來形容不論什么天氣看竹,都有它的韻味。我這才為自己剛才想到非雨天不看竹的狹隘而羞愧。
此行前有要求,食宿在農(nóng)家,這個難不倒我這從農(nóng)村里走出來的人,何況還方便與老鄉(xiāng)交流和溝通。在一老鄉(xiāng)家吃過晚飯,天就漸漸黑了下來,雨不知道什么時候也停了,水溪里漲起了山洪,嘩嘩地流淌。剛剛翻犁過的水田,泥土沁出一陣陣芳香。水田里,青蛙們在拼命地鼓噪。草地上,蟲鳴聲陣陣,螢火蟲星光閃閃。按村里的安排,一行二十五人將分散到各個農(nóng)戶搭鋪住宿。為照顧女同胞們,村里將她們安排在山下的村部附近農(nóng)家,十一名男同胞將驅(qū)車九公里外的山上。汽車走走停停,一路將參觀人員分派到各個農(nóng)家。新農(nóng)村建設(shè)中,村里的公路全部進行了硬化,雖然不寬,但好走。每戶人家門前都安裝了路燈,在車上,可以大致觀察到村里房舍。侗族村民們大都沿襲著住木房的習(xí)慣,屋柱、板壁上涂刷著厚厚的桐油,防雨水沖刷。家家戶戶四周干凈整潔,顛覆了我對畜禽糞便滿地、污水橫流的農(nóng)村印象。
嘎--嘎--嘎--,第二天一早,我被一陣鵝聲吵醒吧。睜開眼睛一看,窗外剛剛透出魚肚白。穿衣走出房門,發(fā)現(xiàn)男主人老李獨自一人坐在院子中,遠眺著水庫出神。
水庫四周青山起伏,山巒疊翠。山坡上竹林片片,柳樹、桃樹、李樹、桔樹、柚子樹栽種在水庫四周。晨風送來了柚花的清香,我在想象著每當春暖花開,水映桃紅,一湖碧水,滿眼春色人美景。從老李的交談中了解到,水庫庫容五萬四千多立方,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中。當時為了緩解高椅鄉(xiāng)數(shù)萬畝農(nóng)田,鄉(xiāng)政府舉全鄉(xiāng)之力,組織發(fā)動了三千多村民以工代賑,修建了這座水庫,取名為雪峰水庫。如今,近半個世紀過去了,水庫掩映在雪峰村六千五百多畝竹山里,仍然發(fā)揮了它的灌溉和觀光功能。
砍捆水竹編花籃,楠竹做筐慢慢彎;
妹是花籃楠竹筐,哥是細篾要來纏。
金竹山生金竹筍,竹筍成林總要分。
砍根金竹編背簍,皮皮竹篾心連心。
這時,一陣柔柔的清風將遠處山上放牛人的山歌送入耳際。老李說,侗家年輕人有玩山對歌、邀伴結(jié)友的習(xí)慣。侗家后生、妹子手扶青竹,隔山對歌,溫情款款,引來山中百鳥兒嘰嘰喳喳,很多姻緣都是在對歌中結(jié)成的。侗家人愛竹、敬竹、惜竹、用竹,寨子旁、花階路邊、山坡上、溪水畔,到處都可以看一片片青翠蔥郁的竹林。屋前栽金竹,屋后置綿竹,塘邊種水竹,山坡育楠竹。竹林深處,鶯歌雀躍,楠竹、苦竹、水竹、桂竹等不同竹子,盡展姿彩。
在侗族代代相承的竹文化中,“竹”在人們心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yōu)閷χ竦男欧钆c崇尚,竹文化也因此與侗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與他們的民風民俗血脈相連,代代相襲。竹被侗族人視為精神圖騰。竹,伴隨著侗家人生命的起始到終結(jié)。侗族人男孩出生,公婆(爺爺奶奶)、父母為了其健康成人,在三朝之日,于屋邊選一塊好地,栽上一根金竹,用心呵護,讓竹子陪伴孩子快快成長。若有小孩體弱多病,父母就到竹林中選擇一根長勢粗壯大竹子,擇吉日祭拜,在竹根上燒香焚紙、擺上酒肉粑粑等品,掛紅布、報生辰,拜竹子為寄父寄母,保佑孩子逢兇化吉,祛病健康。
在雪峰村的侗族村民家里,家家屋檐下隨處可見掛有竹篩、竹簸,其用意就是為了驅(qū)邪避疫。新娘出嫁坐的花轎前面掛著竹簾,進門要從竹篩上走過,侗族人對竹子的崇敬和信奉一直沿襲不斷。
侗家人嫁女有哭嫁的習(xí)慣,新娘出嫁前要哭三天三夜,唱《哭嫁歌》。以示難舍娘家人。侗家嫁竹如嫁女,也要找人哭一場,哭得越起勁,竹子就越發(fā)得多。栽好后,還要牽著小孩圍著竹子跑三圈,邊跑邊喊:“一步一個筍,百步竹千根。”
聰明的侗家人充分利用竹資源,豐富自己的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侗民先輩們,用楠竹在山寨里蓋起了一棟棟造型別致、舒適堅固的竹樓。屋梁、檁、串、櫞皮全部用竹,不用一鐵一金,也都是用竹釘扣上。屋壁用竹片裝修,窗格用竹制作花鳥蟲魚等圖案,悠久的竹樓建筑,融匯了美不勝收的竹文化。他們把竹子制作成竹簫、竹笛、蘆笙等樂器,晾曬衣物的竹桿,驅(qū)趕雀鳥、雞鴨的竹竿。民間俗話說:“竹竿竹竿,樣樣都管”。說的是竹竿在生活中的作用。在侗家,竹制品隨處可見:盛谷物的竹筐、竹撮、竹箕、竹篩,裝東西的竹背簍、供人坐的竹椅、竹凳,捕魚用的竹笆簍,作餐具飲品的如竹碗、竹筷、竹瓢。連侗家人演戲用的也戴的是竹臉譜,跳著秧歌舞,打的是竹錢棍,焚的是竹香,打的是竹卦,提的是竹籃,愛鳥人玩的是竹鳥籠,夏天睡覺墊的是竹席。有人說,竹是鮮活在侗族人靈魂的血。
陽春三月,農(nóng)事繁忙。一架架吱吱啞啞旋轉(zhuǎn)的水車,將一筒筒銀亮的溪水順著竹筒水車,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稻田里,構(gòu)成了鄉(xiāng)間一幅絢麗多姿的農(nóng)耕山水畫。老竹水車象一支古老的歌,穿過時光的隧道,讓人回憶起遠去的滄桑。 如今,侗民們充分利用山中資源,建起了竹村加工廠,生產(chǎn)建筑板材和旅游工藝品,竹子給人民的生活賦予了新的內(nèi)容。你看,那滿山遍野的山竹,仿佛就是流水著的滿地金銀。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