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作家網 時間 : 2020-08-03
分享到:
本網訊(記者 陳欣) 8月3日下午,“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王十月應邀在毛澤東文學院為湖南省青年作家訓練營學員授課,主講“文學漫談”。
講座現場
王十月講授“文學漫談”
王十月以“真、變、常、關系、結構、理由”六個關鍵詞為主題,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文學經驗和對現實的觀察理解,展開了一場精彩的文學漫談。他指出,文學的本質是“文以載道”,我們只有弄清楚了文學的本質是什么,才能明白寫作的理由,確定寫作的目標,弄清楚我們?yōu)槭裁匆獙懽鳌5?,其實就是作家思想的體現,說通俗一點,就是作家對讀者假定的責任,是他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的目的。每個作家,對道的理解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作家的思想,都離不開他的經歷、他成長的環(huán)境和他的學養(yǎng)。魯迅先生的文學之道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沈從文先生在他的習作選集的《代序》中說,“我只希望造希臘小廟”,“這神廟供奉的是人性”,這便是他的文學之道;汪曾祺先生說,“我有一樁好,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人間送小溫”,便是汪先生的文學之道。他認為,文學寫作要寫出一個時代主要的命題,抓住主要的真實, 作家要有對真相的辨別和說真話的勇氣,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寫作,真實的寫出自己內心的思考,最后做到返璞歸真。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講究韻味、意境,中篇小說講究命運、復雜度,長篇小說講究結構、文體。小說在構思的時候就要有變化,要寫出人物的成長,人物內心的變化和變化背后不能變的東西,拿捏好人與人的關系,人與心的關系和人與自然的關系。
課后,王十月就小說的構思、網絡文學的結構布局和《作品》雜志的選稿標準等問題與學員做了互動交流。
授課老師簡介:
王十月,中國作協(xié)全國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作協(xié)副主席、《作品》雜志負責人。著有長篇小說《無碑》《米島》《收腳印的人》《如果末日無期》等七部,中短篇小說、散文集十余卷,獲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百花文學獎、老舍散文獎等。百余次入選各種選刊、選本、排行榜。作品譯成英、俄、西、意、蒙等文字。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