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散文學(xué)會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文學(xué)學(xué)會>省散文學(xué)會

方雪梅:朱實懸金

來源:   時間 : 2018-02-28

 

分享到:

  我對柑橘一直好感甚烈。童年時清貧,偶得一枚,欣喜若狂。剝開后,兄妹幾人,不爭不鬧,各得一兩片,吃得滿嘴溢汁,高興不已。那時,水果少見,想象不出周元范“離離朱實綠叢中,似火燒山處處紅”是怎樣的場景。

  此刻,時序已至初冬,我站在瀘溪武溪鎮(zhèn)上堡村的山頭上。身邊一千多畝椪柑林,果實低垂,枝葉俯首。每一棵樹,都吃力地舉著滿身橙黃或朱紅的果子,等待果農(nóng)開摘。千百棵椪柑樹,仿佛出征大軍披掛上陣,直排到崗巒盡頭、排到地平線收梢處。草木盛大的成熟,原來是這樣驚心動魄。我想,周詩人與孟浩然的“庭橘懸金”恐怕遠不及此。

  古人對柑橘生淮南淮北,有不同的注釋。我喜歡“橘有貞質(zhì)”這一說,動聽,意味也好。喻臣民對君主與家國不改其忠其信:我的心只在吾鄉(xiāng)吾土,離開或者移栽,就不甜了。這一說,在屈原《橘頌》里,更加明確:“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都是托物言志,贊頌柑橘樹扎根母土,不徙他方之堅定,和獨立不羈、不媚時俗的品質(zhì)。然清人陳燦霖有詩言:“但得貞心能不改,移植亦何妨”。則是另一種襟懷。

  眼前這片朱果滿綴的柑橘林,也有“貞質(zhì)”,牢實地站在大湘西的好水好土好空氣里,站在村人的向往里。水是山里的,土是山里的,空氣還是山里的。山里的東西干凈,養(yǎng)人養(yǎng)畜養(yǎng)萬物。村人說,這柑橘林,原是各家打理,散沙不力??诖偸秦汃?,有人辭別桑梓,南去打工,地就拋荒了。近年,上面扶持,技術(shù)、資金、政策,皆貼心貼肺,村里30多戶人家,就成立了合作社,一塊伺候果園。這片嫁接的好果,叫早蜜。幾十萬斤的收獲,把山里的日子潤甜了。

  漫步柑橘林,陷入果實的包圍,是開心的事。南宋韓彥直,乃名將韓世忠長子,著有柑橘專著《永嘉橘錄》,風(fēng)傳后世及域外。書成于作者“知溫州府”任上。看來也是一位知農(nóng)事,憂黎元之人。他將柑橘類果樹區(qū)分為三大類,即柑、橘和“橙子之屬類橘者”。文字涉及育果、嫁接等技術(shù),這是歷史上首次記載,論述極為精辟。椪柑列在其中,與橘為伍,有了柑橘一家之憑據(jù),我這個不沾農(nóng)事的人,便不怕認(rèn)錯科屬了。

  從椪柑低低的枝頭,掰下兩球黃得發(fā)紅的,慢條斯理地品嘗。不急,童年的彼時已經(jīng)太遠,此時此刻我可以豪華地開吃,讓味蕾從這脆皮厚肉、汁多瓤甜的柑橘里,觸碰到湘西的霜露與氣韻。

  最妙的是這片柑橘背后,的確站著屈原的身影。在目光不及的天盡頭,瀘溪的沅水中,有白沙洲名為“屈原洲”,有小漁村名為“屈原村”,是屈原小舟停泊,進村訪貧苦憂黎元處,故后人以其名紀(jì)念。

  我不知道,屈原是不是品味了瀘溪的柑橘,食指大動后,點燃了寫《橘頌》的靈感。他當(dāng)年被放逐至此,是詩人的不幸,卻成就了此地歷史文化的陽光燦爛處。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quán)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